太原市大气PM季节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分析

被引:42
作者
任浦慧
解静芳
姜洪进
王淑楠
刘瑞卿
机构
[1] 不详
[2]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PM2.5;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法; 浓度权重轨迹法;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9.0371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太原市大气PM2.5不同季节的传输路径和污染源区,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对2017~2018年不同季节太原市逐日48h气流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小时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不同季节太原市PM2.5的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结果表明,太原市PM2.5的质量浓度在季节上呈现冬季(77.56μg/m3)>秋季(69.89μg/m3)>春季(63.78μg/m3)>夏季(45.51μg/m3)的变化趋势.PM2.5与SO2、NO2和CO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源性和二次转化过程.春、秋和冬季大气传输路径主要以西和西北方向近距离、慢移速的轨迹为主,夏季以南和东方向轨迹为主.PM2.5潜在源区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主要受太原本地和晋中地区的影响;春、秋和冬季主要受陕西中北部、吕梁、临汾和晋中等地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144 / 31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长江三角洲初冬一次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 [J].
翟华 ;
朱彬 ;
赵雪婷 ;
潘晨 .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 (11) :4001-4009
[2]   太原市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J].
李义宇 ;
杨鸿儒 ;
王楠 ;
李军霞 ;
姚佳林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 (02) :11-18
[3]   天津不同气团来向PM2.5中组分和污染源贡献的季节变化 [J].
史旭荣 ;
温杰 ;
田瑛泽 ;
史国良 ;
张裕芬 ;
冯银厂 .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 (07) :2406-2414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J].
邓发荣 ;
康娜 ;
Kanike Raghavendra Kumar ;
胡康 ;
蒋永成 ;
于兴娜 .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 (02) :401-411
[5]  
2015年北京城区大气PM2.5中NH4~+、NO3~-、SO42-及前体气体的污染特征[J]. 丁萌萌,周健楠,刘保献,王焱,张博韬,石爱军,杨懂艳,常淼.环境科学. 2017(04)
[6]   北京城区PM2.5输送途径与潜在源区贡献的四季差异分析 [J].
任传斌 ;
吴立新 ;
张媛媛 ;
李佳乐 ;
柴曼 ;
项程程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9) :2591-2598
[7]  
太原市采暖季PM2.5中元素特征及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J]. 李丽娟,温彦平,彭林,白慧玲,刘凤娴,史美鲜.环境科学. 2014(12)
[8]   太原市2014年春节期间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聚类分析 [J].
耿红 ;
宣莹莹 ;
蔡夏童 ;
张媛 ;
周欢 ;
张志红 .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04) :965-974
[9]   太原市冬季PM2.5水溶性组分污染特征分析 [J].
贾小花 ;
解静芳 ;
马翔 ;
邸志东 ;
毋燕妮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4) :599-604
[10]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TRACE-P期间香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J].
赵恒 ;
王体健 ;
江飞 ;
谢旻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2) :1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