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的物源分析

被引:32
作者
肖尚斌 [1 ,2 ]
李安春 [3 ]
刘卫国 [2 ]
赵家成 [1 ]
徐方建 [3 ]
机构
[1] 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闽浙沿岸泥;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 长江;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PC-6孔进行了粒度分析、AMS14C年龄分析和元素测试.利用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特征元素比值以及判别函数等方法,对该泥质区近7·7ka以来的物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的碎屑组分主要来自于长江.物源定量计算表明,近7·7ka以来长江沉积物平均约占87·5%,少有黄河沉积物的输入.稳定的物质来源指示了台湾暖流约在7·7kaBP已经形成,且历史上黄河的改道与迁徙、黑潮的西移重回冲绳海槽和黄海暖流的北进等并没有对本区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来源产生明显的影响.受物源端元选取、不同时期沉积物源区风化程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文中的定量物源计算具有小幅的不确定性,长江沉积物的实际贡献可能比文中计算的结果要偏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物TiO2/Al2O3值及其地质意义附视频 [J].
蓝先洪 .
台湾海峡, 1992, (03) :227-232
[22]   黄东海陆架悬浮体向其东部深海区输送的宏观格局 [J].
杨作升 ;
郭志刚 ;
王兆祥 ;
徐景平 ;
高文兵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2, (02) :81-90
[23]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合特征 [J].
孙白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3) :23-34
[24]   黄河、长江、珠江下游控制站悬浮物的化学成份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 [J].
屈翠辉 ;
郑建勋 ;
杨绍晋 ;
钱琴芳 ;
杨亦男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4, (17) :1063-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