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被引:18
作者
冷济高 [1 ]
杨克明 [2 ]
杨宇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关键词
异常超压; 超压机制; 突破压力; 天然气成藏; 须家河组; 孝泉—丰谷构造带; 川西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超压盆地,但目前关于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与天然气的成藏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研究过程中。该文采用声波时差法对孝泉—丰谷构造带上29口井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并结合37口井的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对研究区超压形成机制、超压带类型划分、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及超压环境下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存在明显超压,须二段和须四段分属不同压力系统,并且邻源超压特征明显;2)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是研究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3)发现了3种类型的超压分布模式,即新场型、合兴场型和丰谷型;4)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分布与超压关系密切,紧临超压仓顶界面的泄压层为天然气最有利富集区;5)盖层突破剩余压力研究表明,须二段气藏整体保存条件较好,须四段在新场主体构造东北部及丰谷地区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差,不利于天然气聚集。
引用
收藏
页码:574 / 579+586 +58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异常压力盆地流体动力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解习农,李思田,刘晓峰著, 2006
[2]   天然气盖层评价方法探讨 [J].
游秀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3) :261-275
[3]   封存箱与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模式 [J].
陈绥祖 ;
曾恕蓉 .
天然气工业, 1994, (05) :24-28+95
[4]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高异常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J].
贝东 .
矿物岩石, 1995, (01) :58-62
[5]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地层古压力形成与演化的数值模拟 [J].
徐国盛,刘中平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6, (01) :117-126
[6]   川西上三叠统高压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J].
徐国盛 ;
刘树根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4) :411-417
[7]   盆地内渗透性地层超压形成机制及钻前压力预测 [J].
罗晓容 ;
杨计海 ;
王振峰 .
地质论评, 2000, (01) :22-31
[8]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T3x)气藏再认识 [J].
王金琪 .
天然气工业, 2002, (02) :1-6+12
[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藏研究 [J].
张金亮 ;
常象春 ;
王世谦 .
石油学报, 2002, (03) :27-33+7
[10]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M]. 科学出版社 , 郝芳等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