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分配

被引:32
作者
晏娟 [1 ,2 ]
沈其荣 [1 ]
尹斌 [3 ]
万新军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关键词
15N示踪技术; 水稻; 肥料氮; 吸收与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15N分别标记基肥(N1)、分蘖肥(N2)和拔节孕穗肥(N3)处理中,水稻吸收的氮素在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3.1%、8.3%和19.9%来自肥料;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不同时期标记的15N转运量大小为:拔节孕穗期追肥(N3)>基肥(N1)>分蘖期追肥(N2),但基肥的氮素转运效率最高,其他两次追肥氮素转运效率相当;在成熟期,N1、N2、N3处理残留在稻草中的15N分配比例分别为24.3%、26.7%和30.4%。无论是氮肥基施,还是分蘖期或拔节孕穗期追肥,水稻开花期之前所吸收的15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其次是鞘,再次是茎,开花期后,随着15N从营养器官向籽粒中的转移,叶片、茎秆和鞘中的15N分配百分比逐渐下降,籽粒15N的分配百分比逐渐上升。试验结果还显示,基肥15N标记时,分蘖盛期所吸收的氮来自肥料最高,为23.1%,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到成熟期仅为10.6%,成熟期吸收的氮来自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追施的氮肥分别为5.9%和12.4%。表明(1)当土壤氮素含量不高时,基肥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生长很重要,基肥适量增加可显著增加水稻茎蘖数,对水稻群体质量建成有决定作用;(2)拔节孕穗肥可显著促进水稻生育后期的籽粒灌浆和充实,增加拔节孕穗期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氮素收获指数;(3)分蘖期追肥氮素损失较大,水稻吸收较少,可以适量增加水稻基肥而不施分蘖肥,或在水稻分蘖后期水稻生物量较大时适量施肥以促进水稻吸收。
引用
收藏
页码:487 / 491+496 +4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蘖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影响及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D].刘胜环.南京农业大学.2003, 03
[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3]  
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M].白新盛等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4]   太湖地区黄泥土壤水稻氮素利用与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 [J].
黄进宝 ;
范晓晖 ;
张绍林 ;
葛高飞 ;
孙永红 ;
冯霞 .
生态学报, 2007, (02) :588-595
[5]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高产小麦、玉米的施氮规律 [J].
茹德平 ;
赵彩霞 ;
李习军 ;
李青松 ;
赵治军 .
核农学报, 2005, (02) :151-154
[6]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其在组织中的挥发损失 [J].
黄见良 ;
邹应斌 ;
彭少兵 ;
R.J Buresh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6) :579-583
[7]   江苏省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J].
陈秀兰 ;
柳学余 ;
何震天 ;
韩月澎 ;
杨鹤峰 .
核农学报, 2004, (02) :121-124
[8]   小麦和玉米叶面标记尿素态15N的吸收和运输 [J].
沈其荣 ;
徐国华 .
土壤学报, 2001, (01) :67-74
[9]   不同时期不同施氮量对糙米蛋白质积累影响的初探 [J].
刘强 ;
罗泽民 ;
荣湘民 ;
黄见良 ;
黄启为 ;
杨钟培 ;
陈勇跃 .
土壤学报, 2000, (04) :529-535
[10]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J].
周瑞庆 ;
陈开铁 ;
李合松 ;
黄剑良 ;
邹应斌 ;
萧光玉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1, (04) :66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