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特征

被引:60
作者
何丽娟
胡圣标
汪集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大地热流; 莫霍面温度; “热”岩石圈厚度; 中国东部大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最新汇编的热流数据,对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研究,编制出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图、中国东部大陆莫霍面温度图以及中国东部大陆“热”岩石圈厚度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部岩石图划分出5个“热-构造区”:华南、扬子、华北、西伯利亚和松辽。自南向北,它们冷、热相间,并具有各自独特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从整体上来讲,我国东部地区热流变化范围大,在30~140 mW/m2之间,均值为(61.9±14.8)mW/m2,莫霍面温度多在500~850℃之间,“热”岩石圈厚度多在60~100 km左右,岩石圈热结构总体上属于“冷壳热慢”型,中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明显受中、新生代不同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所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东南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 [J].
赵平,汪集,汪缉安,罗定贵 .
岩石学报, 1995, (03) :292-305
[2]   下扬子区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密度分布 [J].
王良书,李成,施央申,汪屹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4) :469-476
[3]   云南大地热流及地热地质问题 [J].
汪缉安 ;
徐青 ;
张文仁 .
地震地质, 1990, (04) :367-377
[4]  
Geothermics in China. Wang JY. . 1996
[5]  
Heat flow in the continental area of China: a new data set. HU Shengbiao,HE Lijuan,WANG Jiyang. Earth and Planet . 2000
[6]  
Heat flow, deep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structure across the orogenic belts in Southeast China. Hu S,et al. J Geodyn . 2000
[7]  
Heat flow in the continental area of China: a new data set[J] . Shengbiao Hu,Lijuan He,Jiyang Wang. &nbsp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0 (2)
[8]  
华北地热[M]. 科学出版社 , 陈墨香主编, 1988
[9]  
中国地球物理图集[M]. 地质出版社 , 袁学诚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