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

被引:113
作者
彭文英
张科利
陈瑶
杨勤科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系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还草; 土壤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退耕还林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论文以退耕历史较长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选取不同类型植被恢复和不同恢复年限的退耕样区,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后,遭侵蚀破坏的土体构型渐趋恢复,土壤容重、pH值减小,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等增大;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75倍,碳增加了27.29%,氮增加了46.79%;而且,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的速度大于土壤全量元素增加的速度。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刺槐林地,其次是柠条灌木地,最小的是撂荒地。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柠条最利于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比土壤全量元素间的差异明显。随恢复时间的增加,土壤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以及主要离子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增加更明显。土壤有机质在植被恢复5年以上开始明显增加,土壤碳、氮和速效养分则在10年以后增加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黄土高原退耕地的生态恢复
    侯扶江
    肖金玉
    南志标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 923 - 929
  • [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 [3]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土地坡度构成及垦殖率地域分异研究
    彭文英
    张科利
    刘莉
    卫海燕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4) : 33 - 36
  • [4]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
    郭旭东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
    李俊然
    [J]. 地理学报, 2001, (04) : 447 - 455
  • [5] 黄土高原恢复植被防止土地退化效益研究
    常庆瑞
    安韶山
    刘京
    王斌
    魏永胜
    不详
    [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9, (04) : 6 - 9+44
  • [6]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
    [J]. 地理学报, 1999, (03) : 51 - 56
  • [7] 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李香兰
    田积莹
    张成娥
    [J]. 林业科学, 1992, (02) : 98 - 106
  • [8] 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微生物分布与肥力的关系
    张成娥,陈小丽
    不详
    [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6, (04) : 77 - 83
  • [9]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
    王国梁
    刘国彬
    许明祥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1) : 1 - 5
  • [10] 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及土地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杨武德
    王兆骞
    眭国平
    陈宝林
    徐锴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2) : 48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