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态与情绪自我调节方式

被引:29
作者
席居哲 [1 ]
左志宏 [2 ]
WU Wei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3]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Center for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关键词
心理韧性; 高中生; 日常情绪状态; 情绪自我调节方式; 横断面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比较高、中、低心理韧性水平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态及情绪自我调节方式。方法:选取202名高中生,施测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正负情绪情感量表(PANAS)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Q)。依据RSCA得分分为高(n=87)、中(n=61)、低心理韧性组(n=54),比较不同心理韧性组日常情绪状态及积极、消极情绪的调节方式差异。结果:高心理韧性组PANAS积极情绪情感得分高于中、低心理韧性组[(33.3±6.2)vs.(30.8±5.2),(29.4±6.9);P<0.001],低心理韧性组PANAS消极情绪情感得分高于高、中心理韧性组[(27.5±7.7)vs.(22.3±6.0),(24.0±7.3);P<0.001]。在积极情绪调节方式上,高心理韧性组ERQ重视得分高于低心理韧性组[(3.4±0.6)vs.(3.0±0.8);P<0.05],宣泄得分高于中、低心理韧性组[(3.2±0.7)vs.(3.0±0.6),(2.8±0.9);P<0.01],而抑制得分低于中、低心理韧性组[(1.4±0.5)vs.(1.6±0.5),(1.8±0.8);P<0.01];在消极情绪调节方式上,高心理韧性组抑制得分低于中、低心理韧性组[(2.2±0.7)vs.(2.5±0.6),(2.6±0.8);P<0.05],而低心理韧性组重视得分高于高、中心理韧性组[(2.1±0.7)vs.(1.8±0.5),(1.9±0.5);P<0.001)]。结论: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日常情绪状态存在差异,高心理韧性高中生倾向于对积极情绪采用更多的重视、宣泄和更少的减弱调节,对消极情绪则采用更少的重视和抑制调节。
引用
收藏
页码:709 / 7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高中生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校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J].
田丽丽 ;
梁倩茗 ;
周文静 ;
王瑶 .
中国特殊教育 , 2011, (03) :57-61
[2]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J].
胡月琴 ;
甘怡群 .
心理学报, 2008, (08) :902-912
[3]   高中生的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包晓云 ;
朱国锋 ;
何存道 .
心理科学, 2003, (01) :106-109
[4]   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 [J].
黄敏儿 ;
郭德俊 .
心理学报, 2002, (04) :371-380
[5]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 [J].
黄敏儿 ;
郭德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6) :438-441
[6]  
Regulation of Positive Emotio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that Promote Resilience[J] . Michele M. Tugade,Barbara L. Fredrickson.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 2007 (3)
[7]  
Emotions and Cognition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Resilience, and Social Context[J] . Linda C. Gallo,Shiva G. Ghaed,Wendy S. Bracken.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 2004 (5)
[8]  
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expression,and physiology. Gross J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