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9年全国伤害监测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8
作者
邓晓 [1 ]
汪媛 [2 ]
蒋炜 [2 ]
段蕾蕾 [2 ]
机构
[1]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害; 农村; 监测; 医院;
D O I
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12.04.014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开展农村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农村地区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道路交通伤害是农村地区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2位伤害发生原因。2006—2009年,农村地区共收集有效道路交通伤害病例164 036例,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05∶1,2.06∶1,2.11∶1和2.01∶1;病例构成居前3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组(分别为36.95%,35.17%,34.75%和33.21%),15~29岁组(分别为27.73%,27.34%,26.79%和27.45%)和45~64岁组(分别为22.68%,24.52%,25.59%和26.04%)。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分别为49.24%,50.38%,51.20%和56.76%)和骨折(分别为21.28%,21.20%,20.15%和18.99%),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45%,35.26%,36.80%和36.56%)和下肢(分别为23.32%,23.84%,23.47%和23.65%),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58.69%,57.38%,57.29%和61.82%),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分别为51.17%,51.33%,50.85%和54.24%)。结论 2006—2009年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的情况无明显变化。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人群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4+258 +25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当前我国农村道路交通问题探讨 [J].
唐魁彪 .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4 (06) :45-48
[2]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J].
邓晓 ;
吴春眉 ;
蒋炜 ;
李思杰 ;
段蕾蕾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09)
[3]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池桂波 ;
王声湧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02)
[4]  
Early-onset and late-onset neonatal group B streptococcal disease-United States,1996-2004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