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37
作者
姜莉
陈源泉
隋鹏
栾琛
张敏
汪洪焦
李媛媛
高旺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间作; 土壤酶活性;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在喇叭口期出现活性高峰;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向日葵>玉米单作,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P>0.05)。玉米‖花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一直高于玉米单作,玉米‖红薯除喇叭口期外均低于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在喇叭口期和开花授粉期也均低于玉米单作;间作群体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因此,研究表明合理的间作可以改善土壤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26 / 3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长期定位施肥田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孙瑞莲
    赵秉强
    朱鲁生
    徐晶
    张夫道
    [J]. 生态环境, 2008, 17 (05) : 2059 - 2063
  • [2] 三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水分利用的影响
    叶优良
    李隆
    孙建好
    [J].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04) : 33 - 36
  • [3] 施氮量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焦念元
    宁堂原
    赵春
    侯连涛
    李增嘉
    李友军
    付国占
    韩宾
    [J]. 作物学报, 2008, (04) : 706 - 712
  • [4]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
    刘广才
    杨祁峰
    李隆
    孙建好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2) : 477 - 484
  • [5] 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刘均霞
    陆引罡
    远红伟
    焦学梅
    崔保伟
    [J]. 贵州农业科学, 2007, (02) : 60 - 61+64
  • [6] 间套作资源集约利用及对产量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宁堂原
    焦念元
    安艳艳
    赵春
    申加祥
    李增嘉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4) : 159 - 163
  • [7]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
    李潮海
    王小星
    王群
    郝四平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02) : 412 - 418
  • [8]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焦念元
    宁堂原
    赵春
    王芸
    史忠强
    侯连涛
    付国占
    江晓东
    李增嘉
    [J]. 作物学报, 2006, (06) : 917 - 923
  • [9] 间甲酚及施磷对小麦间作蚕豆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柴强
    黄高宝
    黄鹏
    张恩和
    [J]. 生态学报, 2006, (02) : 383 - 390
  • [10] 冬小麦间作春玉米土壤温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高阳
    段爱旺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01) : 1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