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37
作者
姜莉
陈源泉
隋鹏
栾琛
张敏
汪洪焦
李媛媛
高旺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间作; 土壤酶活性;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在喇叭口期出现活性高峰;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向日葵>玉米单作,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P>0.05)。玉米‖花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一直高于玉米单作,玉米‖红薯除喇叭口期外均低于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在喇叭口期和开花授粉期也均低于玉米单作;间作群体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因此,研究表明合理的间作可以改善土壤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26 / 3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1]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
  • [12] Maize/Herbaceous Legume Inter-Crop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the Northern Guinea Savanna Zone, Nigeria[J] . A. C. Odunze,E. N. O. Iwuafor,V. O. Chude.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 2002 (1)
  • [13]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 and Nutrient Use in Soybean/Sorghum Intercropping System. P.K.Ghosh,M.C.Manna,K.K.Bandyopadhyay,et al. Agronomy Journal . 2006
  • [14]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土壤酶动态变化的研究初报
    王聪翔
    闻杰
    孙文涛
    宫亮
    张鸿雁
    李开宇
    [J]. 辽宁农业科学, 2005, (06) : 16 - 18
  • [15] 马铃薯高产高效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
    曹国璠
    张荣达
    胡建风
    吴明开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2) : 149 - 151
  • [16]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复合群体生态生理效应
    李潮海
    苏新宏
    孙敦立
    [J]. 生态学报, 2002, (12) : 2096 - 2103
  • [17] 喀斯特地区玉米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时成俏
    程伟东
    [J]. 广西农业科学, 2002, (02) : 63 - 64
  • [18] 玉米、马铃薯间套作模式评价
    何世龙
    艾厚煜
    [J]. 作物杂志, 2001, (03) : 18 - 20
  • [19] 供磷水平对间套作物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张恩和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1) : 53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