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复合群体生态生理效应
被引:58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新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孙敦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基因型;
玉米;
间作;
复合群体;
生态生理;
抗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连续两年 (1 998~ 1 999)根据不同基因型玉米株形的差异和对抗病虫、抗倒伏以及对水分胁迫适应性的差异进行了组合间作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间作的复合群体后期抗逆能力明显提高 ,其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和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增强。复合群体在后期可维持较高的叶日积 (LAI-D)、叶绿素 (Chl)含量和光合速率 (Pn) ,土地当量比 (LER)有所提高 ,因此有利于实现玉米的高产和稳产。
引用
收藏
页码:2096 / 21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玉米高矮秆间作试验研究初报[J]. 耕作与栽培, 1999, (02) : 8 - 10+27于桂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齐齐哈尔市161041
- [2] 水稻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及吸钾特性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1) : 86 - 8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鲍士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 [3] 紧凑型玉米不同群体的冠层特征和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1992, (02) : 25 - 29鲍巨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薛吉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郝引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杨成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胡小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
- [4] 小麦混合品种对条锈叶锈及白粉病的群体抗病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1994, (01) : 21 - 25曹克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农大植保系曾士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农大植保系
- [5] 利用生物多样性稳定控制水稻病虫害[J]. 世界农业, 1999, (01) : 28 - 28汤圣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际水稻研究所北京办事处丁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际水稻研究所北京办事处王中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际水稻研究所北京办事处
- [6] 玉米自交系的星座图聚类分析[J]. 玉米科学, 1999, (01) : 26 - 3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吴建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7] 玉米倒伏成因及预防[J].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5) : 73 - 77袁公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玉米研究所杨金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玉米研究所李雅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玉米研究所赵晓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玉米研究所
- [8] 不同基因型小麦磷素营养阈值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3) : 363 - 37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继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李振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 [9] 粮菜间套作带型运用规律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9, (03) : 356 - 362赵秉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李凤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李增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