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耿马地震的破裂过程

被引:9
作者
陈培善
秦嘉政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云南省地震局
关键词
震源参数; 震源机制解参数; 破裂方向; 澜沧——耿马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收集了国内各个单位和国外EDR报告给出的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解参数,讨论了它们之间差别的原因。由地震定标律给出了主震7.5级地震的断层长度、宽度、面积和平均错距的估计值,结果分别为52 km,26 km,1.3×10~3 km2,2.0 m。研究了它们的破裂方向:像是从中间地区分别向东南(产生最大主震7.5级地震)和西北方向(产生次大主震7.0级地震)破裂扩展,但不是同时,相隔了约13分钟。本文还讨论了第二次主震(Ms7.0)比第一次主震(Ms7.5)造成的地面破坏面积大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澜沧—耿马地震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 [J].
李立平 ;
叶建庆 ;
谢庆茵 .
地震研究, 1990, (03) :223-233
[2]   中国地震面波震级量规函数的比较研究 [J].
胡瑞华 .
中国地震, 1989, (01) :3-10
[3]   世界地震服务机构MS值的对比 [J].
葛焕称 ;
许福喜 ;
倪岳伟 ;
叶培元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89, (01) :4-11
[4]   论中国地震台网测得的面波震级 [J].
陈培善 ;
叶文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1) :39-51
[5]   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的应力场 [J].
陈培善 ;
卓钰如 ;
金严 ;
王志刚 ;
黄伟琼 ;
李文香 ;
胡荣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8, (01) :34-58
[6]   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地震的破裂过程和地震预报 [J].
陈培善 ;
谷继成 ;
李文香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3) :185-202
[7]   震源机制与烈度分布的关系(二) [J].
陈培善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1) :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