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添加物对茶褐素及其形成机制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龚加顺 [1 ]
陈一江 [1 ]
彭春秀 [2 ]
周红杰 [3 ]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2]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3]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
关键词
普洱茶; 晒青绿茶; 添加物; 茶褐素; 机制;
D O I
10.13305/j.cnki.jts.2010.02.003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为原料,通过潮水和添加一定量不同外源物质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茶叶外观色泽以及汤色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添加葡萄糖、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二酚、甘氨酸以及混合使用葡萄糖与没食子酸处理的茶叶中,茶褐素的含量分别达到了6.99%、11.29%、10.22%、6.31%、9.25%和7.30%,显著高于对照干茶样(1.76%)和仅添加水的处理样(2.87%);但有山梨酸钾存在时,样品中茶褐素的含量与对照差异极小。结果还表明,抗坏血酸氧化反应和茶叶内含成分对茶褐素的形成也有较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生物科学基础实验.[M].叶宝兴; 朱新产;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云南普洱茶.[M].周红杰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  
植物多酚.[M].石碧;狄莹著;.科学出版社.2000,
[4]  
茶叶加工学.[M].施兆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5]  
茶学实验技术.[M].黄意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   A model oxidation system to study oxidised phenolic compounds present in black tea [J].
Bonnely, S ;
Davis, AL ;
Lewis, JR ;
Astill, C .
FOOD CHEMISTRY, 2003, 83 (04) :485-492
[7]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 [J].
龚加顺 ;
陈文品 ;
周红杰 ;
董兆君 ;
张以芳 .
茶叶科学, 2007, (03) :201-210
[8]   LC-MS分析普洱茶和茯砖茶与红茶成分的比较研究 [J].
朱旗 ;
MNClifford ;
毛清黎 ;
邓放明 .
茶叶科学, 2006, (03) :191-194
[9]   高通量筛选法对普洱茶降血糖血脂作用的研究 [J].
张冬英 ;
刘仲华 ;
施兆鹏 ;
刘亚林 ;
付冬和 .
茶叶科学, 2006, (01) :49-53
[10]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J].
龚加顺 ;
周红杰 ;
张新富 ;
宋姗 ;
安文杰 .
茶叶科学, 2005, (04) :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