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端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西延问题

被引:15
作者
张波 [1 ,2 ]
何文贵 [1 ,2 ]
袁道阳 [1 ,2 ]
刘白云 [1 ,2 ]
刘兴旺 [1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西端断裂; 断裂活动性; 古地震事件; 甘加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西秦岭北缘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大型活动断裂。通过卫片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认为断裂西端活动性仍很强烈,并发现切龙沟一带全新世活动特征明显。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西秦岭北缘断裂西端至少有2次古地震事件,说明断裂经过土房村以后活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向西延伸,最后终止于甘加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西秦岭北缘断裂破裂分段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J].
邵延秀 ;
袁道阳 ;
王爱国 ;
梁明剑 ;
刘琨 ;
冯建刚 .
地震地质, 2011, 33 (01) :79-90
[2]   活动走滑断裂上断塞塘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含义——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断塞塘为例 [J].
李传友 ;
张培震 ;
袁道阳 ;
王志才 ;
郑德文 .
地质学报, 2010, 84 (01) :90-105
[3]   734年天水7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J].
雷中生 ;
袁道阳 ;
葛伟鹏 ;
何文贵 ;
刘兴旺 .
地震地质, 2007, (01) :51-62
[4]   对143年甘谷西7级地震史料的新见解 [J].
袁道阳 ;
雷中生 ;
葛伟鹏 ;
刘兴旺 ;
刘百篪 ;
张俊玲 .
西北地震学报, 2007, (01) :58-63
[5]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晚第四纪活动表现与滑动速率 [J].
李传友 ;
张培震 ;
张剑玺 ;
袁道阳 ;
王志才 .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54-63
[6]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方小敏 ;
王志才 ;
宋春晖 ;
郑德文 .
地学前缘, 2007, (01) :243-250
[7]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晚第四纪水平位移特征及其微地貌响应 [J].
李传友 ;
张培震 ;
袁道阳 ;
王志才 ;
张剑玺 .
地震地质, 2006, (03) :391-404
[8]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新生代构造活动——兼论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过程的指示意义 [J].
王志才 ;
张培震 ;
张广良 ;
李传友 ;
郑德文 ;
袁道阳 .
地学前缘, 2006, (04) :119-135
[9]   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 [J].
邓起东 ;
陈立春 ;
冉勇康 .
地学前缘, 2004, (04) :383-392
[10]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的几何图像与构造转换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刘百篪 ;
甘卫军 ;
毛凤英 ;
王志才 ;
郑文俊 ;
郭华 .
地质学报, 2004, (02) :27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