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中砷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富集及环境意义

被引:54
作者
郑刘根
刘桂建
高连芬
彭子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煤中砷; 赋存状态; 微量元素; 砷中毒; 环境地球化学; 中国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533 [煤的分析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砷是煤中有害微量元素之一,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砷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出来,进入环境。本文在全面分析现有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对中国煤中砷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煤中砷的含量与分布、赋存状态、富集因素以及环境意义。通过研究和分析可知,中国煤中砷的平均值约为5μg/g,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类型的煤中有较大的差异,除中国西南地区含量异常高外,一般含量均在10μg/g以内;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主要以无机态的硫化物结合为主,并常与黄铁矿等矿物伴生,也存在有机态结合的砷;中国煤中砷的来源和富集主要是以陆源母岩、成煤植物、沉积环境和构造裂隙—热液作用等为主的多种因素综合控制的结果;在煤燃烧过程中,煤中的砷释放出来,并对长期生活在燃煤地区的环境和人体产生影响。本文还提出今后煤中砷研究的主要方向,以为煤中砷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流化床煤燃烧过程中砷析出特性研究 [J].
戴财胜 ;
李方文 .
煤炭学报, 2005, (01) :109-112
[2]   煤中某些有害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J].
刘桂建 ;
郑刘根 ;
高连芬 .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4, (05) :78-80
[3]   我国燃煤电厂砷的大气排放量初步估算 [J].
雒昆利 ;
张新民 ;
陈昌和 ;
陆毅伦 .
科学通报, 2004, (19) :2014-2019
[4]   煤飞灰中砷的形态特性 [J].
郭欣 ;
郑楚光 ;
贾小红 .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4, (04) :299-302
[5]   峨眉山玄武岩浆与贵州高砷煤成因研究 [J].
聂爱国 ;
谢宏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4, (01) :8-10
[6]   燃煤排放可吸入颗粒物中砷的分布与富集机理 [J].
孙俊民 ;
姚强 ;
刘惠永 ;
鲁静 ;
尹国勋 ;
赵成美 .
煤炭学报, 2004, (01) :78-82
[7]   燃煤电厂废弃物中的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J].
徐文东 ;
曾荣树 .
矿物岩石, 2003, (04) :110-114
[8]   渭北煤中砷的含量分布及赋存规律 [J].
卢新卫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6) :66-70
[9]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总报告) [J].
金银龙 ;
梁超轲 ;
何公理 ;
曹静祥 ;
马凤 ;
王汉章 ;
应波 ;
吉荣娣 ;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协作组 .
卫生研究, 2003, (06) :519-540
[10]   黔西南高砷煤中砷赋存状态的XAFS和铁的Mssbauer谱研究 [J].
丁振华 ;
郑宝山 ;
R B Finkelmam ;
H E Belkin ;
胡天斗 ;
刘涛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2) :27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