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研究的当代复兴及其中国意义

被引:3
作者
葛汉文
机构
[1]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冷战后; 国际复兴; 中国意义;
D O I
10.13851/j.cnki.gjzw.201502005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低潮后,地缘政治研究在冷战后实现了世界性复兴。除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学术中心外,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重心向非西方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冷战后,地缘政治研究出现经典思路与后现代主义并立的局面,前者对特定国家的对外战略实施及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影响颇大,后者则在本体论、方法论、研究领域等学理思辨方面进展较多。中国地缘政治理论体系的建构既要汲取古代传统思想的优秀成果,也要吸收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精华,关键是要以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中国国家利益为目标,将营造周边和平发展环境作为要务,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拓展研究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84+148 +14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印度的地缘政治思想 [J].
葛汉文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3, (05) :19-36+109
[12]   小国的生存之道:冷战后捷克的地缘政治思想 [J].
葛汉文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2, 29 (05) :140-152
[13]   欧亚主义与大国雄心:冷战后土耳其的地缘政治思想 [J].
葛汉文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2, (04) :17-30
[14]   冷战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 [J].
葛汉文 .
国际政治研究, 2012, 33 (02) :125-142+10
[15]   “安全与发展”:巴西的地缘政治思想(二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 [J].
葛汉文 .
拉丁美洲研究, 2012, 34 (01) :29-38+80
[16]   “退向未来”:冷战后德国地缘政治思想刍议 [J].
葛汉文 .
欧洲研究, 2011, 29 (04) :119-139+8
[17]   批判与继承:二战后法国的地缘政治思想 [J].
葛汉文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 (02) :40-54+157
[18]   The Value of Territory: Towards a Marxist Geopolitics [J].
Colas, Alejandro ;
Pozo, Gonzalo .
GEOPOLITICS, 2011, 16 (01) :211-220
[19]  
German; British and French Geopolitics: The Enduring Differences.[J].H. van der Wusten;G. Dijkink.Geopolitics.2002, 3
[20]   Conflict studies and critical geopolitics -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recent research in political geography [J].
Reuber P. .
GeoJournal, 2000, 50 (1)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