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融合技术在声全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5
作者
高印寒 [1 ]
周晓华 [2 ]
梁杰 [1 ]
常鑫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测试科学实验中心
[2]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声全息; 声源识别; 神经网络; 证据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438.1 [全息光学]; O422.5 [声的干涉、衍射和散射];
学科分类号
070207 ; 0803 ; 070206 ; 082403 ;
摘要
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技术。首先,根据声全息的测量原理,建立了由传感器子网和融合子网组成的数据融合模型。接着,给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传感器子网结构,实现了从目标特征参数到目标类型的映射,得到初步的输出结果。然后,采用证据理论将目标信息融合起来,达到对目标的有效识别得到最后的识别结果。最后,给出了数据融合技术应用于声全息法识别声源的实例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数据融合后的声源识别率为94.2%,比融合前提高了11.7%。该技术减小了由于信息量不足或存在较大偶然误差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声源的识别结果更可靠。
引用
收藏
页码:1104 / 11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和条件规则的目标识别方法 [J].
曹可劲 ;
赵宗贵 ;
江汉 .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6, (08) :1169-1171+1200
[2]   BP网络参数对模式识别问题影响的研究 [J].
陈吉锋 ;
傅丰林 ;
汪洋 .
电子科技, 2006, (08) :16-19
[3]   基于D-S理论的震动信号目标识别研究 [J].
方士杰 ;
林伟来 .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22) :226-228
[4]   全息平面变间距光栅刻线弯曲程度分析 [J].
楼俊 ;
徐向东 ;
刘颖 ;
洪义麟 ;
付绍军 ;
何世平 .
光学精密工程 , 2006, (01) :12-15
[5]   模糊神经网络在UV-LIGA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J].
郑晓虎 ;
朱荻 .
光学精密工程 , 2006, (01) :139-144
[6]   光学全息的数字实现 [J].
潘武 ;
田贻丽 .
光学精密工程, 2005, (S1) :15-20
[7]   基于数字全息技术的变形测量 [J].
周文静 ;
彭娇 ;
于瀛洁 .
光学精密工程, 2005, (S1) :46-51
[8]   基于BPAF判决的决策层目标属性融合研究 [J].
曲东才 .
现代防御技术, 2004, (06) :6-9+13
[9]   基于神经网络的点目标多光谱信息融合识别方法 [J].
冯志庆 ;
杨英慧 ;
郭景富 ;
隋永新 ;
梁士利 ;
杨怀江 .
光学精密工程, 2003, (04) :412-415
[10]   用于声源识别的声全息重建方法的研究 [J].
杨殿阁 ;
郑四发 ;
李愈康 ;
连小珉 ;
蒋孝煜 .
声学学报, 2001, (02) :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