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科的缘起与流变

被引:8
作者
杨瑞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法科; 大陆法派; 英美法派; 社会法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4 [];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法科"自日本传入,历经长期、曲折的发展和演进,至20世纪30年代几经国家的规训而定型。清季京师大学堂法学教科体系从思想、文本到制度建构,近承日本,间接以德国为模范,亦因本土文化心理制约,发生由"政科"、"政法科"到"法政科"的特有流变。民国初年,确立由法律学门、政治学门和经济学门合组的大陆派法科样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东吴大学法科成立,北京大学法科被单独授受法律的"法律学系"所取代,英美普通法派权势日炙,改写了长期由大陆法派主导法学界的格局。旋因"中法系"执掌中央教育行政,法国学派乘势而起,确立社会学取向的法学院建制。国民政府统一后,在司法"党化"背景下,大学学制美国化与法学教科大陆派走向相辅而行。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11+161 +161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1]   “法”字新考 [J].
武树臣 .
中外法学, 1994, (01) :63-64
[13]  
周炳琳文集.[M].周炳琳;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4]  
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大事记.[M].曹义孙; 胡晓进; 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15]  
李宗侗自传.[M].李宗侗; 撰.中华书局.2010,
[16]  
顾颉刚日记.[M].顾颉刚; 著.中华书局.2010,
[17]  
东吴大学史料选辑.[M].王国平; 等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18]  
张之洞全集.[M].赵德馨等; 主编.武汉出版社.2008,
[19]  
张百熙集.[M].(清) 张百熙; 撰.岳麓书社.2008,
[20]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M].陈元晖; 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