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水库滑坡变形预测
被引:2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易庆林
[
1
,
2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怀恩
[
1
,
2
]
黄海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大学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黄海峰
[
1
,
2
]
机构
:
[1]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三峡大学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源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2013年
/ 40卷
/ 01期
关键词
:
滑坡;
变形预测;
BP神经网络;
水库水位;
降雨;
D O I
: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3.01.026
中图分类号
: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
0837 ;
摘要
:
滑坡变形监测与预测是滑坡预警预报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学习算法,然后利用某水库滑坡24期的GPS地表位移监测数据及其诱发因素即水库水位、降雨等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水库滑坡变形进行建模,最后将6期水库水位、降雨等资料输入模型进行滑坡变形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性好,总体上能较好反映变形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滑坡预测预报模型比较分析.[D].许春青.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05
[2]
神经网络实用教程.[M].张良均等;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滑坡灾害预测预报.[M].殷坤龙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4]
基于突变理论的滑坡时间预测模型
周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周小平
钱七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钱七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永兴
杨海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杨海清
[J].
工程力学,
2011,
28
(02)
: 165
-
174
[5]
基于改进型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模型
熊小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熊小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梅登华
[J].
计算机工程,
2010,
36
(22)
: 187
-
189
[6]
顾及地下水位因子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在滑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付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尚庆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严学清
[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
35
(10)
: 1184
-
1187
[7]
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滑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王朝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朝阳
许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许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宣梅
曾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曾金华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
36
(02)
: 108
-
111
[8]
神经网络技术在水处理工艺建模中的应用
赵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赵英
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南军
崔福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崔福义
郭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郭亮
[J].
给水排水,
2007,
(10)
: 110
-
114
[9]
滑坡预报的协同-分岔模型及其应用
黄志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
黄志全
张长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
张长存
姜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
姜彤
王思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
王思敬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4)
: 498
-
501
[10]
滑坡预报的BP-GA混合算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承祯
洪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林学院!福建南平
洪伟
[J].
山地学报,
2000,
(04)
: 360
-
364
←
1
→
共 10 条
[1]
滑坡预测预报模型比较分析.[D].许春青.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05
[2]
神经网络实用教程.[M].张良均等;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滑坡灾害预测预报.[M].殷坤龙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4]
基于突变理论的滑坡时间预测模型
周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周小平
钱七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钱七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永兴
杨海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杨海清
[J].
工程力学,
2011,
28
(02)
: 165
-
174
[5]
基于改进型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模型
熊小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熊小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梅登华
[J].
计算机工程,
2010,
36
(22)
: 187
-
189
[6]
顾及地下水位因子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在滑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付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尚庆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严学清
[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
35
(10)
: 1184
-
1187
[7]
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滑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王朝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朝阳
许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许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宣梅
曾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曾金华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
36
(02)
: 108
-
111
[8]
神经网络技术在水处理工艺建模中的应用
赵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赵英
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南军
崔福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崔福义
郭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郭亮
[J].
给水排水,
2007,
(10)
: 110
-
114
[9]
滑坡预报的协同-分岔模型及其应用
黄志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
黄志全
张长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
张长存
姜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
姜彤
王思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
王思敬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4)
: 498
-
501
[10]
滑坡预报的BP-GA混合算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承祯
洪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林学院!福建南平
洪伟
[J].
山地学报,
2000,
(04)
: 360
-
36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