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苏州澄湖SC7孔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9
作者:
史凯
戴雪荣
师育新
俞立中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来源:
关键词:
东江;
沉积记录;
粒度;
磁化率;
澄湖;
太湖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苏州澄湖湖底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同时残留有湖沼洼地和古河道.古河道大致呈NNW-SSE延伸,与历史文献所载"古三江"之一的东江基本一致,保存着硬粘土平原形成后从河流到湖泊环境演化的良好沉积记录.通过对湖心区古河道SC7孔2cm间隔取样和AMS14C测年、粒度、磁化率等测试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孔的沉积粒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粗粉砂含量极少或不含,中—细粉砂和粘土分别占53%-65.8%和19.7%-40.1%;与河床硬粘土相比,粉砂含量较低,粘土含量较高,平均粒径较小,为正偏(硬粘土为极正偏),磁化率也明显较高.多种粒度指标和磁化率指标均表明,澄湖的形成具有河流、河流—湖泊过渡到湖泊的阶段性演化特点,为太湖平原湖荡区湖泊的河泛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现代澄湖则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41 / 74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