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内蒙古极端降水事件及成因

被引:13
作者
宋桂英 [1 ]
李孝泽 [2 ]
江靖 [1 ]
荀学义 [1 ]
陈磊 [3 ]
马素艳 [1 ]
机构
[1] 内蒙古气象台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3] 民航温州空管站气象台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贝加尔湖低涡; 切变线; 中尺度系统; MC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12年7月下旬内蒙古中部出现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简称"7·27"暴雨)。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精细化监测等资料分析了"7·27"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贝加尔湖低涡异于常年。巴尔喀什湖到鄂霍茨克海为阻塞高压,其底部横槽加深生成贝加尔湖低涡。低涡内有冷空气活动,在对流层低层及地面激发出低涡和气旋。(2)该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明显。地面中尺度切变线不断新生、稳定维持,形成多个中尺度雨带。高空β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新生、合并加强,形成对流复合体M CS。河套西北部、河套南部、锡林郭勒盟中西部三个暴雨区均是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 CS发展的结果。(3)垂直方向上,暴雨发生前到暴雨期从地面至700 h Pa的大气比湿达10~22 g·kg-1,且850~700 h Pa水汽垂直输送达到最强;水平方向上,南风风力辐合,末端到达45°N以北,河套南部地区为"水汽汇"。(4)对流层高层大气涡旋运动是该过程的直接诱因。大气涡旋运动由200 h Pa向700 h Pa传播,正涡度平流在700 h Pa到200 h Pa随高度增加,高层水平辐散、低层补偿辐合,大气强迫上升产生暴雨。(5)对流层中层持续"干侵入",低层持续的暖湿输送,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重建,这是极端暴雨过程的热力机制。(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亚洲夏季风加强,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东亚副热带地区输送加强,水汽输送进一步向北扩展到我国华北内陆地区,是"7·27"暴雨过程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高等天气学.[M].丁一汇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
[2]  
中国之暴雨.[M].陶诗言 著.科学出版社.1980,
[3]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带2012年“7·20”极端暴雨事件的特征及成因 [J].
宋桂英 ;
李孝泽 ;
孙永刚 ;
陈磊 ;
江靖 ;
荀学义 .
冰川冻土, 2013, (04) :883-891
[4]   “12.7.22”四川暴雨的MCS特征及对短时强降雨的影响 [J].
陈永仁 ;
李跃清 .
气象, 2013, 39 (07) :848-860
[5]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J].
谌芸 ;
孙军 ;
徐珺 ;
杨舒楠 ;
宗志平 ;
陈涛 ;
方翀 ;
盛杰 .
气象, 2012, 38 (10) :1255-1266
[6]   近40年内蒙古候降水变化趋势 [J].
裴浩 ;
郝璐 ;
韩经纬 .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23 (05) :543-550
[7]   西北地区东部两次典型大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J].
梁生俊 ;
马晓华 .
气象, 2012, 38 (07) :804-813
[8]   全球变暖的科学 [J].
王绍武 ;
罗勇 ;
赵宗慈 ;
闻新宇 ;
黄建斌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2, 8 (03) :228-231
[9]   北京局地暴雨过程中近地层辐合线的形成与作用 [J].
李青春 ;
苗世光 ;
郑祚芳 ;
李耀东 ;
曹晓彦 .
高原气象 , 2011, (05) :1232-1242
[10]   一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J].
赵大军 ;
江玉华 ;
李莹 .
高原气象, 2011, 30 (05) :1158-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