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及其铅的来源识别和解析

被引:27
作者
肖锐 [1 ,2 ]
李冰 [3 ]
杨红霞 [3 ]
张远航 [2 ]
刘咸德 [1 ]
刘锋 [1 ]
李玉武 [4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4]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铅污染; 正矩阵因子分析; 燃煤源; 有色冶金;
D O I
10.13198/j.res.2008.06.150.xiaor.03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北京的北郊(昌平区)、城区和南郊(房山区)3个采样点位共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166个.用ICP-AES和ICP-MS方法测量Pb等29个无机元素.应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方法识别的TSP的3组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源、建筑源和燃煤源;2组次要来源为有色冶金源和燃油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b的2个主要来源为燃煤源和有色冶金源,分别占总量的19%~39%和49%~62%;次要来源有土壤扬尘源和建筑源,分别占总量的2%~4%和7%~8%.北京市北郊、城区和南郊的ρ(Pb)年均值分别为102,142和179ng/m3.燃煤源排放的铅分布比较均衡,在3个采样点位ρ(Pb)大体持平;而有色冶金源排放的铅有明显的采样点位差异,具有南高北低的趋势,这提示有色冶金源的主要方位是在北京的南边.北京市大气ρ(Pb)有可观的下降空间.铅排放削减和有关环境管理措施的主要对象应为涉铅的有色冶金行业.对原料煤中铅含量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也应予以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华北区域大气污染过程中天气型和输送路径分析 [J].
陈朝晖 ;
程水源 ;
苏福庆 ;
高庆先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1) :17-21
[2]   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的模拟分析 [J].
马锋敏 ;
高庆先 ;
周锁铨 ;
苏福庆 ;
康娜 ;
孙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1) :30-36
[3]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的来源 [J].
邹本东 ;
徐子优 ;
华蕾 ;
韩玉朴 ;
董淑英 ;
鹿海峰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2) :79-85
[4]   北京市大气PM10源解析研究 [J].
陈添 ;
华蕾 ;
金蕾 ;
徐子优 ;
王洪光 ;
白俊松 ;
刘卫红 ;
胡月琪 ;
林安国 .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6) :59-63
[5]   北京大气PM2.5中铅的同位素测定和来源研究 [J].
李显芳 ;
刘咸德 ;
李冰 ;
董树屏 ;
刘锋 ;
Veerle VanLierde ;
Frank Vanhaecke .
环境科学, 2006, (03) :3401-3407
[6]   中国4城市空气颗粒物元素的因子分析 [J].
胡伟 ;
魏复盛 .
中国环境监测, 2003, (03) :39-42
[7]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 2002, (06) :11-16
[8]   兰州西固地区气溶胶污染源的鉴别 [J].
张远航 ;
唐孝炎 ;
毕木天 ;
汤大钢 ;
赵德山 .
环境科学学报, 1987, (03) :269-278
[9]  
Aerosol composi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in the Mexico City Metropolitan Area with PIXE/PESA/STIM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J] . Johnson K. S.,de Foy B.,Zuberi B.,Molina L. T.,Molina M. J.,Xie Y.,Laskin A.,Shutthanandan V..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2006 (69)
[10]  
Concentration Level of Fine Airborne Lead in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 K. B. He,F. K. Duan,Y. L. Ma,F. M. Yang,Q. Zhang,X. C. Yu,S. Cadle,T. Chan,Y. Yan,P. Mulawa.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