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水电站岩土渣场植被恢复的动态特征

被引:6
作者
魏黎 [1 ]
李绍才 [1 ,2 ]
孙海龙 [3 ,2 ]
周江平 [4 ]
彭先涛 [2 ]
胡淼 [1 ]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3]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岩土渣场;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动态变化; 稳定;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0.0006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本研究以膨润土-纤维复合的岩土渣场植被恢复技术(CSR工程技术)作为岩土渣场植被恢复的应用背景,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岩土渣场为对象,通过对植被恢复群落的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岩土渣场人工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初期选取的植物普遍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且豆科植物在群落中占据着主要的优势;随时间加长,禾本科、菊科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增多,在群落功能维持中占据重要地位;群落动态与多样性关系紧密,随演替进展群落物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下降,而均匀度增加,群落渐趋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 [J].
汪殿蓓 ;
暨淑仪 ;
陈飞鹏 .
生态学杂志, 2001, (04) :55-60
[2]   山西葛铺煤矿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J].
赵陟峰 ;
郭建斌 ;
景峰 ;
郭汉清 .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2) :92-94+100
[3]   CSR岩土渣场植被恢复技术原理及应用 [J].
杨果 ;
王菁华 ;
张华德 .
山西建筑, 2009, 35 (01) :9-10
[4]   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与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J].
韩军旺 ;
姚冠忠 ;
袁志良 ;
叶永忠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8) :12243-12244+12255
[5]   桥巩水电站工程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设计 [J].
李德宁 ;
郭明凡 .
红水河, 2007, (04) :5-8
[6]   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 [J].
漆良华 ;
彭镇华 ;
张旭东 ;
周金星 ;
蔡春菊 ;
王昭艳 .
生态学杂志, 2007, (11) :1697-1702
[7]   某水电站弃渣边坡植被恢复工程实例 [J].
李林欣 ;
曾谋 .
四川建筑, 2007, (S1) :92-93
[8]   不同类型植被对边坡防护作用的探讨 [J].
王喜华 ;
赵志明 ;
吴光 .
路基工程, 2007, (03) :147-148
[9]   浅析灌木与草本植物护坡效应 [J].
李国荣 ;
毛小青 ;
倪三川 ;
朱海丽 ;
张莹 ;
胡夏嵩 .
草业科学, 2007, (06) :86-89
[10]   水电站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 [J].
何荣智 ;
卢喜平 ;
何孟 .
四川水力发电, 2007, (01) :122-1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