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能力研究述评

被引:9
作者
范柏乃 [1 ]
陈玉龙 [1 ]
段忠贤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概念模型; 形成机理; 空间因素;
D O I
10.15994/j.1000-0763.2015.05.015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厘清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结构与形成机理,对于指导我国更好地进行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尚没有取得共识,也没有可供操作的概念模型;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影响因素的探讨不够细致;空间因素的加入虽然可以很好地解释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但是对于空间因素的选取和测量,还没有给出一致性的结论。因此,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弥补研究的缺憾。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1]  
基于虚拟空间接近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D]. 王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12]  
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万勇, 2011
[13]  
区域创新系统的激发演化机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吴慈生, 2008
[14]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 2004
[15]  
Innovati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at a sub-national level[J] .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 2012 (3)
[16]  
Diffus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Evidence from Italian Patent Data[J] . Francesco Quatraro.Regional Studies . 2009 (10)
[17]  
Knowledge-based capital in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J] . Giovanni Schiuma,Antonio Lerro.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 2008 (5)
[18]  
Enhancing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Building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in Asia: The Case of Taiwan[J] . John A. Mathews.World Development . 2007 (6)
[19]  
Urban density and the rate of invention[J] . Gerald A. Carlino,Satyajit Chatterjee,Robert M. Hunt.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 2006 (3)
[20]   Social capital in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bility [J].
Tura, T ;
Harmaakorpi, V .
REGIONAL STUDIES, 2005, 39 (08) :11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