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现代化”观念的终结

被引:3
作者
胡君进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构成性想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现代化"观念主要由两种构成性想象所型塑。一是作为一种朝着共同理想前进的社会改革方案而被人们所接受,二是作为一种带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人类历史进程而被人们所信仰。这两种构成性想象将会形成两种牵引力量:一是传统社会教育必须实现向现代社会教育的转化,二是落后国家教育必须实现向发达国家教育的转化。而"教育现代化"这一观念的构成性想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牵引力量容易营造出一种充满虚无主义色彩的进步神话,进而可能会消解传统教育形态的历史合理性和破坏落后国家教育事业的实践逻辑和运行规律。鉴于这些潜在的危害,"教育现代化"观念自身的理论合理性理应受到必要的批判和反思。而对于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而言,作为一种支配教育改革的"教育现代化"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被终结。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71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现代精神传统[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高瑞泉著, 2005
[2]  
现代社会想象[M]. 译林出版社 , (加) 泰勒 (Taylor, 2014
[3]  
教育现代化论[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冯增俊, 2014
[4]   三种反教育现代化思潮评析 [J].
邬志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01) :14-18+43
[5]   现代化理论的三个视角 [J].
胡传胜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3) :98-103
[6]  
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 高师宁,何光沪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6
[7]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杜赞奇著, 2003
[8]  
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陈赟著, 2005
[9]  
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黄济,郭齐家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