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边投资条约中最惠国待遇条款扩张适用于程序性事项

被引:5
作者
赵骏 [1 ,2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2] 哈佛大学
[3] 康奈尔大学
关键词
双边投资条约; 最惠国待遇条款; 争端解决机制;
D O I
10.14167/j.zjss.2010.07.021
中图分类号
F831.6 [国际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最惠国待遇条款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程序性事项上的适用问题是极具争议的一个话题。对此不仅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产生了迥异的主张,理论界亦众说纷纭。在考察双边投资条约的演进历史、双边投资条约中争端解决条款与最惠国待遇条款后,本文从分析晚近国际投资仲裁的经典案例切入,挖掘大相径庭的仲裁裁决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根源,最后对于中国在双边投资条约中最惠国待遇条款方面应该如何针对不同种类国家,采取差别性战略予以应对提出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127 +1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国际投资仲裁引发的若干危机及应对之策述评 [J].
刘笋 .
法学研究, 2008, 13 (06) :141-154
[2]   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双边投资协定的完善 [J].
梁咏 .
法学, 2008, (07) :95-102
[4]   论双边投资条约对国际投资法的发展:中国视角 [J].
宋晓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6) :98-103
[5]   论投资者与东道国间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影响 [J].
余劲松 ;
詹晓宁 .
中国法学, 2005, (05) :175-184
[7]   略论经济主权与中外双边投资条约 [J].
刘志云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1) :45-49
[8]  
国际经济法学刊[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安, 2006
[9]  
国际投资法[M]. 法律出版社 , 余劲松主编, 1999
[10]  
BITs, MFN Treatment and the PRC: The Impact of China’s Ever-Evolving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Practice[J] . The International Lawyer . 20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