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从“实体中心论”走向“虚体中心论”——以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为视点

被引:8
作者
廖国强 [1 ,2 ]
机构
[1] 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民族生态文化; 实体中心论; 虚体中心论; 第三方力量; 一分为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特定的认知范式密切相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其实就是现代主义认知范式与后现代主义认知范式之争。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认知范式的核心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同源共祖",在他们的观念中,人类与自然万物是同母所生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是亲密的亲人和伙伴,人类与自然都不是世界的中心,真正的中心是超越和凌驾于人类和自然之上的、冥冥之中主宰人类和自然命运的一种神秘而又无处不在的"力量",其化身便是用现代汉语话语系统表述的"神灵"。因而,这些少数民族不是"实体中心论"者(即人类与自然都不是中心),而是"虚体中心论"者(即左右和决定人类与自然的"第三方力量"是中心)。这种生态哲学观采用的是"一分为三"的思维方法,蕴含着独特而非凡的科学智慧和哲学智慧,为我们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从"实体中心论"走向"虚体(非实体)中心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的类存在主义” [J].
欧阳志远 .
教学与研究, 2009, (12) :19-23
[2]   环境伦理的基本问题及其展现的哲学改变 [J].
田海平 .
天津社会科学, 2009, (03) :20-26+33
[3]   生态伦理学的使命与宿命 [J].
李义天 .
天津社会科学, 2009, (03) :27-33
[4]   “环境进入伦理”的两种道德哲学方案——对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的实践哲学解读 [J].
田海平 .
学习与探索, 2008, (06) :55-59
[5]   苗族神话思维与生态哲学观 [J].
罗义群 .
贵州民族研究, 2008, (04) :86-91
[6]   略论纳西族的生态伦理观 [J].
杨福泉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1) :38-42
[7]   “自然的权利”何以可能 [J].
何志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8, (01) :102-119
[8]   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整合——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 [J].
唐叶萍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3) :24-27
[9]   生态文化的深层建构 [J].
雷毅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3) :123-126
[10]   效用与崇高:从动物权利理论看人与自然正义 [J].
陈庆超 ;
陈建平 .
中州学刊, 2007, (03) :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