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中缝大核和兰斑核对三叉神经核内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刘敏芝
钟国干
江岩
刘乡
王绍
柳苏平
机构
[1] 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2] 陕西省中医研究所 进修生
关键词
中缝大核; 动物; 镇痛效应; 时程; 针刺镇痛; 诱发放电; 电刺激;
D O I
10.13481/j.1671-587x.1979.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曾观察到,穴位电针对三叉神经脊束核中会聚性痛敏细胞的诱发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在三叉神经核内就开始发生针刺镇痛效应,并初步确定三叉神经脊束核内的针刺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突触前抑制实现的。 有资料表明,电刺激包括中缝核群在内的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可以产生镇痛作用,而对其它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运动机能不发生影响。近年来,国内一些工作者在整体动物身上证明,中缝核和兰斑核对针刺镇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人进一步指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157 +1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损毁大白鼠蓝斑或去甲肾上腺能上行背束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 [J].
张德星 ;
白耀辉 ;
顾锡根 ;
单红英 ;
吴玮琳 ;
江振裕 .
科学通报, 1978, (02) :117-121
[2]   电解或化学损毁大白鼠脑干中缝核群对针剌镇痛效应的影响 [J].
江振裕 ;
杜焕基 ;
赵燕芳 ;
白耀辉 ;
顾锡根 ;
郑瑞康 ;
单红英 .
科学通报, 1977, (01) :41-42
[3]   脑室内注射5、6-双羟色胺对针刺镇痛作用影响的功能和荧光组织化学研究 [J].
易庆成 ;
吴时祥 ;
俞月桂 ;
汪范生 ;
季新泉 ;
赵丹丹 ;
邹冈 .
科学通报, 1977, (01)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