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来自矿物巨晶和岩石包体的证据

被引:46
作者
杜杨松
秦新龙
李铉具
机构
[1]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韩国忠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岩浆底侵作用; 矿物巨晶; 岩石包体; 中生代; 安徽铜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的岩浆岩岩体中产有多种矿物巨晶和岩石包体。笔者对产于曹山辉石闪长玢岩和鸡冠石花岗闪长岩中的辉石和角闪石巨晶及其堆积岩或堆积晶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矿物平衡结晶的温压条件 ,讨论了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问题。研究表明 ,铜陵地区大约在14 0Ma以前发生了碱性橄榄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 ,辉石巨晶和角闪石巨晶及其堆积晶是由底侵的碱性橄榄玄武质岩浆在 2 8~ 33km深处的深位岩浆房中与下地壳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中基性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 ,而辉石堆积岩是由中基性岩浆在 19~ 2 1km深处的浅位岩浆房中与中地壳的浅变质岩系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中性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铜陵矿集区复杂地壳结构形态
    吕庆田
    侯增谦
    赵金花
    史大年
    吴宣志
    常印佛
    裴荣富
    黄东定
    匡朝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5) : 442 - 449
  • [2] 岩浆底侵作用研究进展
    杜杨松
    刘金辉
    秦新龙
    楼亚儿
    窦金龙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3) : 15 - 20
  • [3] 华南沿海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地球化学研究和下地壳组成
    于津海
    徐夕生
    周新民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5) : 383 - 393
  • [4] 角闪石命名法——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角闪石专业委员会的报告
    王立本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1) : 84 - 100
  • [5] 汉诺坝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岩浆底侵作用新证据
    樊祺诚
    隋建立
    刘若新
    周新民
    [J]. 岩石学报, 2001, (01) : 1 - 6
  • [6] 华北克拉通早中生代麻粒岩捕虏体的发现[J]. 邵济安,韩庆军,李惠民.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 [7] 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堆积杂岩捕虏体的发现
    邵济安
    韩庆军
    张履桥
    牟保磊
    [J]. 科学通报, 1999, (05) : 478 - 485
  • [8] 广东雷州新生代玄武岩中石榴麻粒岩相岩石捕虏体的发现
    于津海
    方中
    赖鸣远
    周新民
    罗树文
    周旋
    [J]. 科学通报, 1998, (18) : 1988 - 1992
  • [9] 汉诺坝捕虏体麻粒岩锆石年代学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樊祺诚
    刘若新
    李惠民
    李霓
    隋建立
    林卓然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8, (02) : 133 - 137
  • [10] 安徽省铜陵地区侵入岩成因的实验研究
    邢凤鸣
    赵斌
    徐祥
    朱成明
    赵劲松
    蔡恩照
    [J].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3) : 44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