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中转运至后方医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地震灾害后送伤员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大坪医院所救治的273名伤员的年龄、性别、获救时间、受伤部位、ISS创伤评分、并发症、挤压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受伤年龄为1~96岁,平均48.6岁,其中0~14岁10例(3.7%),15~44岁114例(41.8%),45~64岁81例(29.6%),65岁以上68例(24.9%)。男女比例为1:1.13。伤员的获救时间平均为6.7 h,137例伤员在24 h内被救出。受伤部位中,头颈部17例(5.6%),面部2例(0.7%),胸部48例(15.8%),腹部27例(8.9%),四肢、骨盆197例(64.7%),体表13例(4.3%)。ISS创伤评分为1~37,平均8.6分,<16分172例(63.0%),≥16分101例(37.0%)。发生并发症者55例(20.1%),其中普通创面感染18例(6.5%),气性坏疽伤员1例(0.4%),肺部感染1例(0.4%),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0.7%),糖尿病6例(2.1%),发生挤压伤27例(9.9%)。所有伤员入院后首先评估生命征,抢救生命,处理并发症,病情平稳后进行手术治疗209例(76.6%),所有伤员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截肢。结论地震灾害可同时出现大批伤员,多发伤常见。后方医院良好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伤员的治愈率,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