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兼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

被引:3
作者
毋爱斌 [1 ]
康邓承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2]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识别要件; 折中赔偿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1 [行政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2010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35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国家在尊重和保护人权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适用上仍需在识别要件、适用范围、适用原则和数额计算等方面进一步明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和责任形式 [J].
于红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3) :124-127
[2]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探析 [J].
侯启海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80-82
[3]  
从佘祥林冤案看我国的国家赔偿[J]. 陈芳.福建法学. 2005(04)
[4]  
从佘祥林冤案看我国的国家赔偿[J]. 陈芳.福建法学. 2005 (04)
[5]   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J].
马怀德 ;
张红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1) :63-68
[6]   国家赔偿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J].
应松年 ;
杨小君 .
中国法学, 2005, (01) :3-11
[7]   侵权损害赔偿计算的经济分析——以人身及精神损害赔偿为背景 [J].
王成 .
比较法研究, 2004, (02) :91-100
[8]   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J].
王青斌 ;
陶杨 .
行政论坛, 2003, (06) :61-63
[9]   国家赔偿范围拓展至精神损害之研究 [J].
曾坚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2, (02) :50-53+58
[10]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评定问题五论 [J].
关今华 .
中国法学, 2001, (05) :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