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人事激励的类型及其逻辑

被引:23
作者
杨华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晋升锦标赛; 正向激励; 政治问责; 隐性层级; 内涵式激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3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层治理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人事激励是关键因素。在基层实践中,有两套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别是配套式激励和内涵式激励。配套式激励是正式的、制度性的激励机制,它给予具体工作相应的激励资源,从外界刺激工作人员,使他们做出应激反应,进而改变其工作态度和行为。这套激励机制外在于工作制度,工作不同,激励措施就不同。其优点是针对性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缺点是越到基层,激励资源越稀缺。内涵式激励则是基层为了应对一线治理情境,在配套式激励不足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将激励内涵于工作之中的非正式激励机制。它将工作人员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工作中人与事、人与人的有效对接,激活工作人员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基层激励机制,要规范问责和容错机制,增加正向配套激励措施,探索更多积极正面的内涵式激励的形式,规避内涵式激励的负面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基层干部更替及其隐性激励 [J].
吕德文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 (02) :179-184
[2]   行政考核、任务压力与农村基层治理减负——基于“压力-回应”的分析视角 [J].
张国磊 ;
张新文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2) :25-30+162
[4]   乡镇最重要的资源是人 [J].
杨华 .
检察风云, 2020, (05) :28-29
[5]   以“迹”为“绩”:痕迹管理如何演化为痕迹主义 [J].
颜昌武 ;
杨华杰 .
探索与争鸣, 2019, (11) :111-121+159
[6]   治域进阶:一种独特的中国地方官员激励模式 [J].
向杨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 (06) :104-113
[7]   县域治理中的制度建设与非制度实践——以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为例 [J].
赵晓峰 .
求索, 2019, (06) :111-117
[8]   组织化治理:基层督查领域“减负”梗阻的消解 [J].
齐子鉴 .
党政研究, 2019, (05) :113-121
[9]   基层问责滥用的根源、危害与治理 [J].
李军鹏 .
人民论坛, 2019, (22) :52-54
[10]   组织分析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多重逻辑探析——以精准扶贫中的“表海”现象为例 [J].
孙宗锋 ;
孙悦 .
公共管理学报, 2019, 16 (03) :16-2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