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气CO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被引:6
作者
李谨 [1 ]
胡国艺 [1 ]
张英 [1 ]
杨贵芳 [2 ]
崔会英 [1 ]
曹宏明 [2 ]
胡须龙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
关键词
生物气; CO2/H2还原; 碳同位素分馏; 柴达木盆地; 生物气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23-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生物气研究新进展与勘探策略 [J].
张水昌 ;
赵文智 ;
李先奇 ;
黄海平 ;
苏爱国 ;
帅燕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90-96
[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运聚方式 [J].
张晓宝 ;
徐自远 ;
段毅 ;
马立元 ;
孟自芳 ;
周世新 ;
贺鹏 .
地质论评, 2003, (02) :168-174
[3]   生物气形成过程中CH4碳同位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J].
钱贻伯 ;
连莉文 ;
陈文正 ;
戚厚发 ;
关德师 .
石油学报, 1998, (01) :39-43+4-5
[4]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某钻孔沉积物中厌氧细菌的组成与分布 [J].
邓宇,张辉,钱贻伯,戚厚发,关德师,张祥 .
沉积学报, 1996, (S1) :220-226
[5]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气源岩地化特征与生物气前景 [J].
周翥虹 ;
周瑞年 ;
管志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2) :30-36+120
[6]  
一种新的天然气成因类型——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J]. 徐永昌,沈平,刘文汇,王万春.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09)
[7]   试论不同成因混合气藏及其控制因素 [J].
戴金星 .
石油实验地质, 1986, (04) :325-334
[8]   论生物气的生成和聚集 [J].
张义纲 ;
陈焕疆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2) :160-170
[9]   浅谈我国生物成因的天然气 [J].
戚厚发 ;
戴金星 .
天然气工业, 1982, (02) :35-41
[10]  
Molecular and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natural gas hydrates: A revised global dataset and basic interpret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geological settings[J] . Alexei V. Milkov.Organic Geochemistry . 200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