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股权善意取得的法律构成

被引:34
作者
姚明斌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股权善意取得; 权利外观; 善意; 可归责性; 股权质权; 有限公司;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2.08.008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D922.291.91 [企业法、公司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法释[2011]3号第26条、第28条提出的参照适用规则应如何展开,需要梳理和澄清。结合司法实践形成的判断和德国法的新发展,在这两条之外的登记错误场合,应肯定善意取得的参照适用。中国法上,股权善意取得以具备交易行为特征且合同有效为前提。善意的判断应根据第三人是公司内部人抑或外部人作区分对待;合理价格应采客观标准,注意专业资产评估结论的运用,且不以实际支付为必要。不宜从司法层面将真实权利人的可归责性确立为影响善意取得成立的独立构成规范,而应依靠立法加以补充;但在个案中作利益衡量时,可归责性因素并非毫无意义。相比股权转让场合,股权质权的善意取得在信赖基础、消极信赖保护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物权法第106条解释论之基础 [J].
叶金强 .
法学研究, 2010, 32 (06) :55-64
[2]   论登记公信力的相对化 [J].
王洪亮 .
比较法研究, 2009, (05) :31-44
[3]  
外观主义的商法意义——从内在体系的视角出发[J]. 叶林,石旭雯.中国商法年刊. 2007(00)
[4]   有限公司股东的两种不同登记 [J].
王保树 .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5, (08) :24-26
[5]   论民商法上的外观主义 [J].
丁南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5) :34-40
[6]  
物权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崔建远, 2009
[7]  
公司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建伟, 2008
[8]  
实践中的公司法[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保树, 2008
[9]  
民商事审判指导[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奚晓明, 2008
[10]  
公司法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赵旭东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