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制商标“抢注”与“囤积”的制度检讨与改造

被引:38
作者
刘铁光
机构
[1] 湘潭大学法学院法治湖南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注册体制; 商标“抢注”; 商标“囤积”; 可归责性; 拟制权利不可转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3 [商标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商标注册体制依然是当今世界主流的商标取得体制,也是我国自近代商标法起源时起一贯坚持的体制,我国市场主体已经普遍形成了注册取得商标权的观念。尽管注册体制具有商标"抢注"与"囤积"的积弊,但不应轻易否定该体制,而应在针对该弊端进行改造的前提下予以坚守。我国《商标法》经过2013年的修订,已经形成遏制商标"抢注"与"囤积"行为的制度体系,但商标"抢注"和"囤积"现象依然具有得以存在的制度空间。为此,应坚持以初步审定公告为公示基础的可归责性原则和拟制权利不可转让原则对相应的制度体系予以改造,即废弃先申请原则,增设未使用的注册商标禁止转让和公示前的使用人不承担停止侵权责任的制度,从而封堵商标"抢注"和"囤积"行为的利益通道,根除商标"抢注"与"囤积"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商标使用”的类型化及其构成标准的多元化 [J].
刘铁光 ;
吴玉宝 .
知识产权, 2015, (11) :45-52
[2]   注册取得商标权制度的观念重塑与制度再造 [J].
黄汇 .
法商研究, 2015, 32 (04) :186-192
[4]   商标挟持与注册商标权的限制 [J].
崔国斌 .
知识产权, 2015, (04) :35-44
[5]   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历史回顾 [J].
左旭初 .
中华商标, 2012, (11) :19-21
[6]   中国近代商标法制度的形成——兼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 [J].
白大华 .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1994, (12) :3-6
[7]  
商标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太平, 2015
[8]  
美国知识产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李明德, 201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13
[10]  
十二国商标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十二国商标法》翻译组,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