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庐枞井边-盘珠洼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
被引:2
作者
:
刘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刘珺
袁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袁峰
范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范裕
吴明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吴明安
周涛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周涛发
机构
: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3]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4]
安徽合肥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5]
安徽合肥
来源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年
/ 05期
基金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
构造背景;
岩浆活动;
巴家滩;
庐枞;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88.11 [岩浆];
学科分类号
:
070901 ;
摘要
: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井边-盘珠洼地区位于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中部。井边-盘珠洼地区主要发育巴家滩岩体和4个火山喷发旋回,4个旋回分别为龙门院旋回、砖桥旋回、双庙旋回和浮山旋回。文章采用多种构造环境判别方法对该区4个旋回的火山岩以及巴家滩岩体的构造环境加以判别,得出该地区岩浆活动的背景是板内拉张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86 / 48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安徽庐枞中生代富钾火山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洪
;
邱检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邱检生
;
罗清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罗清华
;
徐夕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徐夕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凌文黎
;
王德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王德滋
.
地球化学,
2002,
(02)
:129
-140
[2]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J].
朱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朱光
;
王道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王道轩
;
刘国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刘国生
;
宋传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宋传中
;
徐嘉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徐嘉炜
;
牛漫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牛漫兰
.
地质科学,
2001,
(03)
:269
-278
[3]
安徽沿江地区岩浆岩的深部构造信息
[J].
邢凤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勘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邢凤鸣
.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2)
:84
-89+37
[4]
安徽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系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J].
孙冶东,杨荣勇,任启江,刘孝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孙冶东,杨荣勇,任启江,刘孝善
.
岩石学报,
1994,
(01)
:94
-103
[5]
安徽庐枞地区巴家滩火山-侵入体的岩浆来源
[J].
杨荣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杨荣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启江
;
徐兆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徐兆文
;
孙冶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孙冶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国章
;
邱检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邱检生
.
地球化学,
1993,
(02)
:197
-206
[6]
从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成因
[J].
徐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徐志刚
.
地质学报,
1985,
(02)
:109
-126
[7]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令智
;
施央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
施央申
;
马瑞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
-21
[8]
中国超大型矿床[M]. 科学出版社 , 赵振华, 2003
[9]
安徽庐枞中生代火山构造洼地及其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任启江等著, 1991
←
1
→
共 9 条
[1]
安徽庐枞中生代富钾火山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洪
;
邱检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邱检生
;
罗清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罗清华
;
徐夕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徐夕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凌文黎
;
王德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王德滋
.
地球化学,
2002,
(02)
:129
-140
[2]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J].
朱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朱光
;
王道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王道轩
;
刘国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刘国生
;
宋传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宋传中
;
徐嘉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徐嘉炜
;
牛漫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
牛漫兰
.
地质科学,
2001,
(03)
:269
-278
[3]
安徽沿江地区岩浆岩的深部构造信息
[J].
邢凤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勘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邢凤鸣
.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2)
:84
-89+37
[4]
安徽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系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J].
孙冶东,杨荣勇,任启江,刘孝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孙冶东,杨荣勇,任启江,刘孝善
.
岩石学报,
1994,
(01)
:94
-103
[5]
安徽庐枞地区巴家滩火山-侵入体的岩浆来源
[J].
杨荣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杨荣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启江
;
徐兆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徐兆文
;
孙冶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孙冶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国章
;
邱检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邱检生
.
地球化学,
1993,
(02)
:197
-206
[6]
从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成因
[J].
徐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徐志刚
.
地质学报,
1985,
(02)
:109
-126
[7]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令智
;
施央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
施央申
;
马瑞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
-21
[8]
中国超大型矿床[M]. 科学出版社 , 赵振华, 2003
[9]
安徽庐枞中生代火山构造洼地及其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任启江等著, 199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