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重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郭慧芳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生物学特性;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1.01.093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茶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假眼小绿叶蝉的研究进展,包括害虫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假眼小绿叶蝉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假眼小绿叶蝉研究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1] 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Empoascavitiswithinavineyard[J].DamienDecante,MaartenVanHelden. AgriculturalandForestEntomology.2008(2)
  • [12] 五种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毒力及其对假眼小绿叶蝉捕食作用的影响[J].曾兆华,周喆,魏智娟,陈少波,尤民生. 茶叶科学.2007(02)
  • [13] 0·3%印楝素乳油(绿晶)防治茶树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姜瑞德,王继青,胡维军,张翠玲. 山东农业科学.2007(02)
  • [14] 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相关酶活性及其分布的影响[J].曾兆华,傅建炜,林海清,陈少波,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 [15] 七省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探讨[J].付建玉,韩宝瑜. 浙江农业学报.2007(01)
  • [16] 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黄安平,周清琼,贺益娥. 茶叶通讯.2006(02)
  • [17]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的分子依据[J].付建玉,韩宝瑜. 科技通报.2005(05)
  • [18] 假眼小绿叶蝉白僵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应用研究[J].蔡国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04)
  • [19] 印楝对假眼小绿叶蝉鸣声通讯影响的研究[J].赵冬香,高景林,徐汉虹,陈宗懋. 茶叶科学.2005(02)
  • [20]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用阿克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药效研究初报[J].陈应坤,侯柏华,肖润林,盛良学,汤宇. 湖南农业科学.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