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阻抗算法在半干旱区的应用比较和遥感反演

被引:8
作者
张杰 [1 ]
张强 [2 ]
黄建平 [3 ]
机构
[1]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3]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稀疏植被; 空气动力学阻抗; 风速; 感热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结合2005年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定西试验站的观测资料,使用9种空气动力学方法,估算了阻抗和感热通量,并与涡动相关阻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5~9月涡度相关测得阻抗的平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黄土高原的稀疏植被地区在植物生长季节内存在温度高、降水少、空气干燥等特点,热量和水汽输送具有特殊性;Choudh-1、Verma-R空气动力学阻抗方法对热量和动量传输的粗糙度长度、热量和动量及水汽输送的修正函数描述得较好,空气动力学阻抗估算精度较好,由此获得的感热效果也较好,较适用于该地区。(2)风速对阻抗起主要作用;植被覆盖度增加和植被密度增大的同时也增加了热量和水汽传输的粗糙度,有助于空气动力学阻抗降低。(3)采用Choudh-1方法和遥感资料反演的阻抗效果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662 / 6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半干旱区植被减少与城市化对大气的局地和非局地影响的数值模拟 [J].
陈磊 ;
田文寿 ;
王婵 .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233-245
[2]   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与分析 [J].
刘远永 ;
文军 ;
韦志刚 ;
李振朝 ;
张堂堂 ;
刘蓉 .
高原气象 , 2007, (05) :928-937
[3]   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测量研究 [J].
刘绍民 ;
卢俐 ;
毛德发 ;
胡明罡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2) :247-250
[4]   改进的区域缺水遥感监测方法 [J].
宋小宁 ;
赵英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2) :188-194
[5]   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改进对气候模拟结果的影响 [J].
鲍艳 ;
左洪超 ;
吕世华 ;
张宇 .
高原气象, 2004, (02) :220-227
[6]   城市表面粗糙度长度的确定 [J].
张强 ;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2003, (01) :24-32
[7]   干旱区绿洲诱发的中尺度运动的模拟及其关键因子的敏感性实验 [J].
张强 ;
于学泉 .
高原气象, 2001, (01) :58-65
[9]  
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化及其遥感反演研究[D]. 张杰.兰州大学. 2009
[10]  
A resistance model to predict evapotranspi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sugar beetfield .2 Brown K W,Rosenberg H T. Agronomy Journal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