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白垩系原油地化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12
作者
崔景伟
王铁冠
李美俊
李洪波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白垩系油藏;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塔河油田白垩系油藏的12件原油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系统研究了原油的地球化学和原油及族组成碳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白垩系原油中正构烷烃系列的碳数分布范围为nC10~nC35且呈前峰型单峰态分布,以nC15或nC16为主峰碳数、C21TT/C23TT值分布范围为0.51~0.56、甾烷质量分数C27>C28<-30.00‰.东、西部白垩系原油在部分分子地球化学指标上存在差异.东部原油Pr/Ph>1.4,西部原油Pr/Ph<1.2;东部原油二苯并噻吩质量分数为50%70%,西部原油二苯并噻吩质量分数>80%;东部原油C30重排藿烷/C30藿烷值为0.20~0.23,西部原油C30重排藿烷/C30藿烷值为0.08~0.11.因此,白垩系原油与奥陶系原油具有共同的特征,即低密度、低含硫量、完整的正烷烃系列且以低分子量轻烃为主、C21/C23三环萜烷值<1、规则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高C29/C30藿烷值、高二苯并噻吩含量、低碳同位素值,两者具有统一的油源,为同一成因类型.塔河油田白垩系东部6口井的原油与西部6口井原油分别属于不同的组群,造成东西部原油细微分子地球化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地层浸染或者气侵等次生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河大型油田地质特征及勘探思路回顾 [J].
翟晓先 ;
云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5) :565-573
[2]   原油芳烃中三芴系列化合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J].
李水福 ;
何生 .
地球化学, 2008, (01) :45-50
[3]   8亿多年前由红藻堆积而成的下马岭组油页岩 [J].
张水昌 ;
张宝民 ;
边立曾 ;
金之钧 ;
王大锐 ;
陈践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5) :636-643
[4]   塔里木盆地YN2井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杨永才 ;
张枝焕 ;
常象春 ;
李伟 ;
梅玲 .
矿物岩石, 2006, (02) :92-96
[5]   济阳坳陷湖相烃源岩有机质化学组成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张林晔 ;
宋一涛 ;
王广利 ;
黄第藩 .
科学通报, 2005, (21) :2392-2402
[6]   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J].
马安来 ;
张水昌 ;
张大江 ;
金之钧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449-454
[7]   库车坳陷却勒1井原油的重排藿烷系列及油源对比 [J].
肖中尧 ;
黄光辉 ;
卢玉红 ;
吴懿 ;
张秋茶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2) :35-37
[8]   塔里木盆地北部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储层特征 [J].
余谦 ;
朱忠发 ;
黄慧琼 ;
付清平 .
矿物岩石, 2002, (02) :74-80
[9]   17α(H)-重排藿烷在塔里木盆地中的指相意义 [J].
赵孟军 ;
张水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1) :36-38+13
[10]   18α(H)-新藿烷及17α(H)-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属性与应用 [J].
王春江 ;
傅家谟 ;
盛国英 ;
肖乾华 ;
李金有 ;
张亚丽 ;
朴明植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3) :1366-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