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劳动生产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增长方程

被引:24
作者
荣兆梓 [1 ]
李亚平 [2 ]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
[2]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劳动生产率; 生产函数; 马克思主义基本增长方程; 中国经济增长核算; 贡献率;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21.01.002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生产率范畴的讨论切入,先提出包括商品生产的活劳动投入和物化劳动消耗在内的全劳动生产率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函数和经济增长方程,在与新古典增长方程全面比较的基础上展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增长方程性质与特点的讨论。并且运用这一方程对中国1978-2017年的经济增长作初步核算,发现在四十年增长中,全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为65%,全部劳动消耗(包括活劳动消耗与物化劳动消耗)的贡献率为35%。因此说,中国经济的高积累高投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始终相伴而行。那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低效率的投资拉动的判断具有片面性,并不能很好解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马克思-斯拉法框架下的全劳动生产率增速测算 [J].
冯志轩 ;
刘凤义 .
世界经济, 2020, 43 (03) :3-25
[2]   马克思的财富论及其当代意义 [J].
卫兴华 .
经济问题, 2019, (02) :1-4+75
[3]   活劳动向量与商品价值计量方法研究 [J].
李艳芬 ;
荣兆梓 .
经济纵横, 2019, (01) :45-57
[4]   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基于非参数核算方法的分析 [J].
梁泳梅 ;
董敏杰 .
世界经济, 2015, 38 (11) :29-52
[5]   中国经济增长源泉:要素投入、效率提升还是生态损耗? [J].
杨万平 ;
杜行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5 (04) :23-31
[6]   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的中国各产业生产率的测算 [J].
戴艳娟 ;
泉弘志 .
财经研究, 2014, 40 (12) :89-101
[7]   资本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2 [J].
安立仁 .
人文杂志, 2003, (06) :44-54
[8]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9]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 [J].
卫兴华 .
经济学动态, 2000, (12) :9-17
[10]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