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19
作者
王振奇 [1 ]
郑勇 [1 ]
支东明 [2 ]
党玉芳 [2 ]
邢成智 [2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火成岩; 成藏模式; 石炭系;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段,紧邻生烃凹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石炭系火山岩非常发育。石炭系烃源岩无生烃能力,其油源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储层多发育在物性较好的火山角砾岩或玄武岩中,被致密的火山岩或泥岩所覆盖;车排子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受断裂、岩相和不整合面的控制,表现为受构造控制的两期成藏,一期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397 +397-3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 [J].
于宝利 ;
刘万辉 ;
刘新利 ;
刘红 ;
范素芳 ;
赵小辉 ;
李永强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8, (S1) :50-53+195+7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成藏特征 [J].
宋传春 ;
贺伦俊 ;
马立群 ;
任海宁 ;
朱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2) :136-138
[3]   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石油运聚规律研究 [J].
崔炳富 ;
王海东 ;
康素芳 ;
丁靖 ;
郭晓燕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1) :36-38
[4]   红车地区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J].
陈世加 ;
曾军 ;
王绪龙 ;
李延均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6) :1-4+97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谭开俊 ;
田鑫 ;
孙东 ;
陈建平 .
断块油气田, 2004, (06) :13-14+18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J].
胡宗全 .
断块油气田, 2004, (01) :12-15+89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构造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J].
夏显佰 ;
靳军 .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04) :29-33+6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集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J].
胡宗全 ;
朱筱敏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2) :152-156
[9]   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研究 [J].
陈建平 ;
查明 ;
周瑶琪 ;
田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