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乌审召地区盒8、山1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28
作者
刘小洪 [1 ,2 ]
冯明友 [1 ]
罗静兰 [2 ]
林潼 [3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2] 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廊坊分院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 次生孔隙; 石盒子组; 山西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普通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冷热台均一温度、冰点温度测定,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乌审召地区盒8、山1段储层砂岩流体包裹体的形态、温度、盐度及成分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自生矿物形成条件及次生孔隙成因,识别出盐水包裹体、烃类包裹体以及CO2包裹体3种包裹体类型。研究认为,研究区存在低温低盐度、高温高盐度两期流体充注过程,并伴有中-低成熟度、高成熟度两期明显的烃类充注过程。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烃类进入储层的时间主要在中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末。烃类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以及CO2是造成砂岩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后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360 / 366+374 +3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J].
蔡李梅 ;
陈红汉 ;
李纯泉 ;
李兆奇 ;
刘惠民 ;
郝雪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1) :17-25
[2]   松辽盆地高含CO气藏储层包裹体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J].
米敬奎 ;
张水昌 ;
王晓梅 ;
陶士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1) :68-73
[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J].
杨斌虎 ;
刘小洪 ;
罗静兰 ;
魏新善 ;
姚泾利 ;
刘新社 ;
侯云东 ;
王怀厂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4) :333-339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周文 ;
邓礼正 ;
李秀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4) :491-496
[5]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成藏成矿意义[J]. 任战利,张盛,高胜利,崔军平,肖媛媛,肖晖.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6]   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藏史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的几个问题——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为例 [J].
李美俊 ;
王铁冠 ;
刘菊 ;
张梅珠 ;
卢鸿 ;
马庆林 ;
高黎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151-158
[7]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 [J].
任战利 ;
张盛 ;
高胜利 ;
崔军平 ;
刘新社 .
地质学报, 2006, (05) :674-684
[8]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因探讨 [J].
柳益群 ;
冯乔 ;
杨仁超 ;
樊爱萍 ;
邢秀娟 .
地质学报, 2006, (05) :761-767+787
[9]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J].
罗静兰 ;
刘小洪 ;
林潼 ;
张三 ;
李博 .
地质学报, 2006, (05) :664-673
[10]   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及山2段气层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 [J].
刘小洪 ;
罗静兰 ;
张三 ;
林潼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