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68
作者:

裴先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丁仨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佐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战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花岗质片麻岩;
LA-ICP-MS定年;
锆石U-Pb年龄;
西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P579.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古元古界变质杂岩中新识别出新元古代元龙花岗质片麻岩和新阳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象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14.7±7.6Ma(MSWD=4.8)、978.5±4.8Ma(MSWD=1.5)和935.5±3.1Ma(MSWD=1.3),表明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反映了新元古代早期西秦岭北缘存在一次俯冲碰撞事件,与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具有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72 / 78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西秦岭天水地区李子园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2) : 193 - 205裴先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丁仨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李佐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胡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孙仁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基底岩系和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限制祁连山带的构造属性[J]. 地球科学, 2006, (01) : 57 - 65张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西秦岭天水地区岛弧型基性岩浆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J]. 中国地质, 2005, (04) : 5 - 16裴先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李佐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丁仨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李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胡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西秦岭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组成对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的限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0) : 10 - 22张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靳兰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张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Nigel Harris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周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胡圣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张本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 [5] 秦岭造山带核部新元古代碰撞变形及其时代——强变形同碰撞花岗岩与弱变形脉体锆石SHRIMP年龄限定[J]. 地质学报, 2005, (02) : 220 - 231+292王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宗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晓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彦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成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6] 秦岭造山带中两条新元古代岩浆岩带[J]. 地质学报, 2005, (02) : 165 - 173陆松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陈志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李怀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郝国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相振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 [7] 陇山杂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2005, (01) : 127 - 136何艳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孙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海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袁洪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柳小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8] 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中基性岩浆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05, (01) : 23 - 29裴先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李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陆松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陈志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丁仨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胡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李佐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04, (12) : 1202 - 120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丁仨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胡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李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郭军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 [10] 北秦岭新元古代后碰撞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04, (03) : 33 - 42张成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刘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张国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王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陈丹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袁洪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柳小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晏云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南京大学内生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