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核部新元古代碰撞变形及其时代——强变形同碰撞花岗岩与弱变形脉体锆石SHRIMP年龄限定

被引:109
作者
王涛
张宗清
王晓霞
王彦斌
张成立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地质系北京,,北京,,北京,,北京,,西安,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变形; 锆石U-Pb年龄; 陆块汇聚; 罗迪尼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902 ;
摘要
已有的研究表明,主要形成于显生宙的秦岭造山带发生过新元古代碰撞造山作用,但确切的碰撞时间尚需研究。综合物质组成、S→I→A型花岗岩演化、强烈的变形改造、区域变质作用和地质演化等多方面的证据,进一步论证了秦岭造山带核部以牛角山岩体为代表的片麻状过铝质S型花岗岩体为同碰撞岩体;其中,牛角山岩体可能为同碰撞早期岩体。该岩体的15个锆石SHRIMP测年点给出2 0 6 Pb/ 2 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5 5±13Ma。该年龄可代表陆壳下冲深埋、碰撞增厚的时间。在同一地点侵入于岩体中的弱变形花岗岩脉的锆石SHRIMP年龄为92 9±2 5 Ma,从而证明,该片麻状花岗岩体记录的同碰撞变形主要发生于95 5~92 9Ma。这为确定新元古代同碰撞造山作用及其时代提供了有利证据。该碰撞时间滞后于全球格林威尔碰撞造山的时间(130 0~10 0 0 Ma) ,与华南陆块汇聚时间大致相同。根据花岗岩演化特点推测,该事件可能是华北南缘或扬子地块北缘的一次小陆块汇聚增生。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31+292 +29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2]  
北秦岭侵入岩带与晋宁运动.[M].姜常义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3]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的组成与构造演化.[M].裴先治著;.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
[4]  
北秦岭变质地层同位素年代研究.[M].张宗清等著;.地质出版社.1994,
[5]   北秦岭新元古代后碰撞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成立 ;
刘良 ;
张国伟 ;
王涛 ;
陈丹玲 ;
袁洪林 ;
柳小明 ;
晏云翔 .
地学前缘, 2004, (03) :33-42
[6]   新元古时期中国古大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 [J].
陆松年 ;
李怀坤 ;
陈志宏 ;
于海峰 ;
金巍 ;
郭坤一 .
地学前缘, 2004, (02) :515-523
[7]   北秦岭德河黑云二长花岗片麻岩体的成岩时代——TIMS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J].
陈志宏 ;
陆松年 ;
李怀坤 ;
宋彪 ;
李惠民 ;
相振群 .
地质通报, 2004, (02) :136-141
[8]   秦岭造山带中—新元古代(早期)地质演化 [J].
陆松年 ;
陈志宏 ;
李怀坤 ;
郝国杰 ;
周红英 ;
相振群 .
地质通报, 2004, (02) :107-112
[9]   塔里木与扬子新元古代热-构造事件特征、序列和时代——扬子与塔里木连接(YZ-TAR)假设 [J].
陆松年 ;
李怀坤 ;
陈志宏 .
地学前缘, 2003, (04) :321-326
[10]   北秦岭构造属性与元古代构造演化 [J].
董云鹏 ;
张国伟 ;
朱炳泉 .
地球学报, 2003, (01)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