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模型

被引:27
作者
徐敏云 [1 ,2 ]
贺金生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草地载畜量; 平衡理论; 新草地科学; 放牧策略; 草地生态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平衡理论强调家畜和草地资源之间的生物反馈,主张采取保守放牧策略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管理的目标是调节草地牧草供给量和家畜饲草需求量平衡。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新草地科学",则强调气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决定着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承载力,主张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充分利用草地并维持草地基况。传统上,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是先计算生长季末的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再除以家畜的年平均需求量;但由于其没有考虑牧草质量、饲喂价值和家畜营养需求,载畜量估计存在误差,从而导致争议。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草地载畜量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比较了草地产量载畜量、营养载畜量(包括标准干草载畜量、总可消化养分及可消化粗蛋白载畜量、能量载畜量)差异,归纳了草地载畜量在应用上的争议。本文指出,由于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采用家畜营养需求法估测的载畜量值通常较草地产量法为低,放牧实践上应采用2种方法相结合估算草地载畜量,根据估算数较低者确定草地载畜量有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草地通常既存在平衡态,也存在非平衡态;而基于平衡理论的保守放牧策略在放牧率和放牧压力上,与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机会放牧策略存在差异;放牧管理应结合气候条件、草地基况、草地产权制度、政府贴现与否及市场价格等因素,选择保守放牧策略或机会放牧策略,实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由于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草地管理的基础,本文归纳了草地放牧管理相关的生态模型和放牧管理应用程序,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中国北方草原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 [J].
杨博 ;
吴建平 ;
杨联 ;
David Kemp ;
宫旭胤 ;
Taro Takahashi ;
冯明廷 .
草业学报, 2012, 21 (02) :187-195
[2]   山地牧道与植被空间异质性研究评述 [J].
刘金鑫 ;
宫渊波 ;
左琴 ;
陈林武 ;
房建佳 ;
刘珊珊 .
草业学报, 2012, 21 (01) :254-261
[3]   草畜平衡管理系列研究(2)——对现行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的剖析和评价 [J].
李青丰 .
草业科学, 2011, 28 (11) :2042-2045
[4]   玛多县高山嵩草草地天然牧草营养评定与载畜量研究 [J].
郝力壮 ;
刘书杰 ;
吴克选 ;
赵月平 ;
张晓卫 .
中国草地学报, 2011, 33 (01) :84-89
[5]   基于饲养标准的家畜单位折算方法 [J].
刘玉杰 ;
李向林 ;
何峰 .
草地学报, 2009, 17 (04) :500-504
[6]   承载力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展望 [J].
张林波 ;
李文华 ;
刘孝富 ;
王维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878-888
[7]   草地生态系统载畜量与合理放牧率研究方法进展 [J].
林波 ;
谭支良 ;
汤少勋 ;
孙志洪 ;
王敏 .
草业科学, 2008, (08) :91-99
[8]   天然草原持续利用理论和实践的困惑——兼论中国草业发展战略 [J].
汪诗平 .
草地学报, 2006, (02) :188-192
[9]   关于草畜平衡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J].
贾幼陵 .
草地学报, 2005, (04) :265-268
[10]   关键场与季节放牧及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全功 .
草业学报, 2005, (04)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