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16
作者
王传武
机构
[1] 山东济宁学院旅游地理系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人口; 可持续发展; 济宁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界定相对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济宁市为研究区,以山东省为参照区,计算分析了1996-2008年济宁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结果表明:①济宁市各项资源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②济宁市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较高比例,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在此基础上,指出济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相对综合承载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煤炭依赖症、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分析了济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的平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陈英姿 ;
景跃军 .
人口学刊, 2006, (01) :41-45
[2]   从相对资源承载力角度探讨延安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J].
郝俊卿 ;
王雁林 ;
樊根耀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02) :18-22
[3]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J].
王宗明 ;
张柏 ;
何艳芬 ;
宋开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02) :5-10
[4]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J].
刘涛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1, (04) :4-7
[5]   广西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J].
张艾 .
学术论坛, 2000, (04) :53-56
[6]   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J].
黄宁生 ;
匡耀求 .
经济地理, 2000, (02) :52-56
[7]   郑州市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研究 [J].
陈传美 ;
郑垂勇 ;
马彩霞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56-59
[8]   广东省土地人口承载能力 [J].
廖金风 .
经济地理, 1998, (01) :75-79
[9]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源起与发展 [J].
封志明 .
自然资源, 1993, (06) :74-79
[10]  
持续发展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牛文元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