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鳠锥体虫病大鳍鳠的血液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4
作者
钟正苹 [1 ,2 ]
金丽 [1 ]
张耀光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锥体虫病; 血液学; 组织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1 [鱼病学];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采用血液学和组织学研究了鳠锥体虫病对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外周血及部分组织器官(鳃、肝脏、肾脏、头肾及脾脏)造成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在感染的的早期和中期,有虫组的红细胞(RBC)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Hb)均有所下降,白细胞(WBC)数目增多,但在感染末期个体三者均显著下降,并且白细胞血式发生改变。各项血清指标显示有虫组的肝脏、肾脏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感染末期个体损伤较严重。组织切片观察显示,鳠锥体虫病能使大鳍鳠的血液、肝脏、肾脏、头肾和脾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局部鳃丝断裂、出血;肾脏、头肾和脾脏出现不同程度充血,肝细胞呈水样变性,感染末期个体的肾脏、肝脏等出现细胞空泡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鱼类锥虫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D].顾泽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 03
[2]   蟹栖异阿脑虫寄生大菱鲆及其组织病理学研究 [J].
秦蕾 ;
王印庚 ;
张立敬 ;
戴继勋 .
水生生物学报, 2007, (05) :618-628
[3]   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 [J].
王鸿鹄 ;
李长玲 ;
曹伏君 ;
简纪常 .
台湾海峡, 2006, (03) :360-367
[4]   鲈鱼溶藻弧菌病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J].
陈寅儿 ;
金珊 ;
王国良 .
台湾海峡, 2005, (01) :104-108
[5]   锥虫Ls-rRNA序列分析与锥虫rDNA探针群 [J].
屈良鹄 ;
伦照荣 ;
周惠 ;
余小强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56-60
[6]   大鳍鳠的寄生原虫的种类组成及生态研究 [J].
张其中 ;
马成伦 .
水生生物学报, 1993, (03) :222-230
[7]   鲢鱼败血症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 [J].
米瑞芙 ;
陶炳春 ;
王晓梅 ;
谢宝华 .
淡水渔业, 1993, (04) :16-19
[8]   草鱼出血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J].
郑德崇 ;
黄琪琰 ;
蔡完其 ;
陆宏达 .
水产学报, 1986, (02) :151-159
[9]   The 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 as a tool for adaptation in African trypanosomes [J].
Pays, E .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6, 8 (03) :930-937
[10]   Switching trypanosome coats: what's in the wardrobe? [J].
Taylor, Jesse E. ;
Rudenko, Gloria .
TRENDS IN GENETICS, 2006, 22 (11) :6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