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东部旌德高Sr/Y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机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11
作者
周洁 [1 ,2 ]
姜耀辉 [1 ]
葛伟亚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高Sr/Y旌德岩体; 形成机制; 构造意义; 江南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旌德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东部一个典型的高Sr/Y岩体。锆石的原位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141±1Ma。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表明,高的碱(K2O+Na2O=6.64%8.01%),K2O/Na2O值(变化范围在0.78~1.04),Sr(189×10-6~452×10-6)和LREE;低的HREE和HFSE含量,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δEu=0.81~1.18)。岩体具有高的Sr/Y值(23~66)和(La/Yb)N值(13~58),低Y(6.03×10-6~14.5×10-6)、Yb(0.36×10-6~1.17×10-6),且MgO、Cr、Ni含量较低,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岩体中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显示寄主岩为壳幔混合来源。斜长石主要为奥长石、中长石。初始87Sr/86Sr为0.7096~0.7101,εNd(t)值为-12.92-6.28,二阶段Nd模式年龄tDM2=1.4~1.9Ga。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有幔源岩浆参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早白垩世,先前(新元古代)发生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岩浆底侵到壳幔过渡带附近,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旌德岩体,且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江南造山带东段上发育独特的150~135 Ma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可能与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发生拼合形成初生地壳物质的中生代再造有关。高Sr/Y比值的旌德岩体可能代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挤压增厚事件的结束,指示了江南造山带东部从造山增厚向伸展垮塌的转折时期的岩浆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皖南宁国竹溪岭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J].
陈雪霏 ;
汪应庚 ;
孙卫东 ;
杨晓勇 .
地质学报, 2013, 87 (11) :1662-1678
[2]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J].
张彦杰 ;
廖圣兵 ;
周效华 ;
余明刚 ;
蒋仁 ;
姜杨 ;
朱清波 ;
黄文成 .
地质学报, 2012, 86 (12) :1905-1916
[3]   皖南绩溪县靠背尖高Ba-Sr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及其成因 [J].
周翔 ;
余心起 ;
杨赫鸣 ;
王德恩 ;
杜玉雕 ;
柯宏飙 .
岩石学报, 2012, 28 (10) :3403-3417
[4]   皖南祁门地区东源钨钼矿区花岗闪长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 [J].
王德恩 ;
周翔 ;
余心起 ;
杜玉雕 ;
杨赫鸣 ;
傅建真 ;
董会明 .
地质通报, 2011, 30 (10) :1514-1529
[5]   湖南城步火成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对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约束 [J].
柏道远 ;
贾宝华 ;
刘伟 ;
陈必河 ;
刘耀荣 ;
张晓阳 .
地质学报, 2010, 84 (12) :1715-1726
[6]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扬子与华夏地块拼合时间与过程的约束 [J].
薛怀民 ;
马芳 ;
宋永勤 ;
谢亚平 .
岩石学报, 2010, 26 (11) :3215-3244
[7]   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 [J].
张彦杰 ;
周效华 ;
廖圣兵 ;
张晓东 ;
武彬 ;
王存智 ;
余明刚 .
地质学报, 2010, 84 (10) :1401-1427
[8]  
Zircon U-Pb SHRIMP ages of the Taiping (calc-alkaline)-Huangshan (alkaline) composite intrusion:Constraints on Mesozoic lithospheric thinning of the southeastern Yangtze Craton,China[J]. XUE HuaiMin1, WANG YingGeng2, MA Fang3, WANG Cheng4, WAN DeEn2 & ZUO YanLong2 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2 332 Team,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Anhui Province, Tunxi 245000, China;3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
[9]   高度演化的黄山A型花岗岩:对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约束? [J].
薛怀民 ;
汪应庚 ;
马芳 ;
汪诚 ;
王德恩 ;
左延龙 .
地质学报, 2009, 83 (02) :247-259
[10]  
AN OVERVIEW OF ADAKITE PETROGENESIS[J]. PATERNO R. CASTILL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