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蒸散对夏季高温天气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4
作者
王国华
赵文智
刘冰
常学向
张智慧
机构
[1]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荒漠-绿洲; 高温; 天气事件; 水面蒸发; 植物蒸腾; 参考作物蒸散; 河西走廊;
D O I
10.13866/j.azr.2013.01.027
中图分类号
P423 [大气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高温事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高温事件的响应成为全球变化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2010年7月20—30日河西走廊临泽地区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为案例,初步探讨了高温期间该地区水面蒸发、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植物蒸腾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蒸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气温与蒸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期间水面蒸发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增加42%,参考作物蒸散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增加19%。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增加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回归分析表明,在2005—2009年7月20—30日平均气温距平值每升高1℃时,水面蒸发距平值增加0.58 mm;最高气温距平值每升高1℃时,水面蒸发距平值增加0.39 mm。而对于参考作物蒸散而言,在2005—2009年7月20—30日平均气温距平值每升高1℃,参考作物蒸散量距平值增加0.11 mm;最高气温距平值每升高1℃,参考作物蒸散量距平值增加0.06 mm。荒漠灌木沙拐枣蒸腾速率在2010年高温期比2008—2009年同期平均值增加373%,在2008—2009年7月20—30日,相对湿度距平值每增加1%,蒸腾速率减少0.39 g.cm-2.d-1。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中国西北地区大范围极端高温事件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J].
陈磊 ;
王式功 ;
尚可政 ;
杨德保 .
中国沙漠, 2011, 31 (04) :1052-1058
[2]   中国地表潜在蒸散发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刘昌明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11, 66 (05) :579-588
[3]   蒸散发观测研究进展及绿洲蒸散研究展望 [J].
赵文智 ;
吉喜斌 ;
刘鹄 .
干旱区研究, 2011, 28 (03) :463-470
[4]   我国极端高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J].
孙建奇 ;
王会军 ;
袁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16 (02) :199-208
[5]   西北地区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变化成因的定量分析 [J].
曹雯 ;
申双和 ;
段春锋 .
地理学报, 2011, 66 (03) :407-415
[6]   中国区域蒸发潜力不均性发展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J].
徐兴奎 ;
LEVY Jason K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03) :634-642
[7]  
气候变化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蒸腾影响的模拟[J]. 陈妮娜,袁凤辉,王安志,吴家兵,金昌杰,关德新,施婷婷.应用生态学报. 2011(02)
[8]  
河西内陆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特征[J]. 吕晓东,王鹤龄,马忠明.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9]   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影响分析 [J].
张守红 ;
刘苏峡 ;
莫兴国 ;
舒畅 ;
孙杨 ;
张春 .
地理学报, 2010, 65 (11) :1363-1370
[10]   43年来青海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J].
刘蓓 .
干旱区研究, 2010, 27 (06) :89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