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喜马拉雅区二叠系的一些新认识

被引:4
作者
王玉净
穆西南
机构
关键词
早二叠世早期; 二叠纪; 盐岭; 恒河; 舌羊齿; 灰岩; 地质时代; 动物区系; 动物群; 地层; 筵类; 腕足类; 植物区系; 植物群; 海相层; 喜马拉雅; 西藏;
D O I
10.19839/j.cnki.dcxzz.1980.02.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文讨论的喜马拉雅区,是指雅鲁藏布江—象泉河以南至我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广大地区。对区内的二叠系研究,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解放前的工作是非常零星的,系统地对二叠纪地层的研究,是从解放后开始的,如西藏工作队地质组(1952)、希夏邦玛峰科考队(1964)、珠穆朗玛峰地区科考队(1966—1968)、青藏高原科考队(1973—1976)等,对该区的二叠系作了如下的划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珠穆朗玛峰北坡二叠纪动物化石的新资料 [J].
金玉玕 ;
梁希洛 ;
文世宣 .
地质科学, 1977, (03) :236-249+299
[2]   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 [J].
尹集祥 ;
郭师曾 .
地质科学, 1976, (04) :291-322+383
[3]   藏南舌羊齿植物群的发现和其在地质学及古地理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
地质科学, 1976, (04) :323-331+379
[4]   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徐仁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3, (02) :254-260
[5]   希夏邦马峯地区科学考察初步报告 [J].
施雅风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1964, (10) :928-938